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步槍打飛機,誰之誤?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1:57:11  


成都赴韓航班遭韓士兵密集槍擊 A320被誤認為朝鮮軍機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訊/“對李明博政府來說, 當務之急是要認識到一味強硬已經在國內引起了回火效應, 民眾特別是普通士兵的緊張情緒迫切需要疏導。而這種疏導只能是對朝調整政策。”東方網今日登出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學者葉海林的評論文章“步槍打飛機,誰之誤?”,全文如下:

  將近一個甲子之前,志願軍戰士關崇貴曾用14發子彈擊落過敵機,並由此掀開了“步槍打飛機”運動的序幕。不過,發生在2011年6月的一個周末的韓國海軍陸戰隊員“步槍打飛機”的“英勇”,只能算是鬧劇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關崇貴的武器是機槍,雖然是半個世紀以前的裝備,但比韓軍目前使用的K2步槍殺傷力還是要大得多的;另外,被擊落的飛機被普遍認為是一架螺旋槳飛機,可能是P51,至多也不過是一架一代噴氣式戰鬥機,如F80,而韓軍士兵槍擊的是一架空客321民航班機,正處於正常下降階段。雖然都是輕武器對航空器的射擊,但二者在技術上和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所折射出的軍人素質更加不能相提並論。

  對於韓軍士兵犯下的這起非常嚴重的威脅民用航空器安全的行為,韓國方面辯護說:“沒有造成實際的損害”,並稱“機組和乘客甚至沒有發覺”。這一辯解恰恰戳穿了韓方關於士兵是在進行“示警射擊”的謊言。

  作為常識,在地面上用步槍對空射擊,根本無法被大型民用航空器發現,示警另有辦法,更正常的方式是通過機場塔台,何須浪費步槍子彈?

  既然談不上示警,那就意味著在射擊過程中,兩名哨兵的目的就是擊落或擊傷飛機。是否造成傷害,只是一個既遂或未遂的問題,和韓國士兵在射擊過程中的主觀故意程度無關。而恰恰是這個主觀故意程度,暴露出了韓軍當下兩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一是士兵的心理素質問題,見到無法用肉眼判定國籍和性質的飛機,就立即推斷為來自北方的軍用飛機,馬上以手中的輕武器進行攻擊,反應速度之快固然咋舌,但反應之不適當恰好說明這不是出於勇敢,而是因為恐慌。平時已經風聲鶴唳到如此程度,如何能在戰時準確執行命令?

  二是軍事素養問題。士兵應該知道,對於大型的現代軍用飛機,步槍根本構不成什麼損害。士兵更應該知道在發現敵情的時候,作為哨兵,第一責任是向上級報告。而韓軍士兵卻選擇了開火射擊,5到10分鐘以後才想起來報告。還好這兩位手中有的只是步槍,如果他們是導彈操作手,OZ324航班會不會成為1983年被蘇聯擊落的KAL007航班的再版?

  就此而言,所謂“沒有實質損害”,只是韓軍的自我安慰罷了。所謂“乘客沒有發覺”更不應該成為減輕韓國軍隊責任的托詞,為了挽回韓國的民用航空信譽,韓軍和韓國政府必須給那架OZ324航班的乘客一個真誠的交代。

  這還只是事件的直接後果而已,所引起的間接後果可能更加嚴重。一次槍擊事件,徹底暴露出當下的大韓民國國軍“光說不練”的實質,而問題的暴露甚至比問題本身還要嚴重。K-9火炮,“世宗大王”,各種亮晶晶的武器裝備都遮掩不了這兩名士兵身上折射出的訓練和心理問題,而兵戰凶危,士氣的作用是怎樣強調都不過分的。神經緊張到了這種地步的軍隊,朝鮮人民軍還有什麼必要擔心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