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許紀霖:迷信權力的辛亥革命不會徹底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14:54:31  


孫中山
張謇
湯化龍
袁世凱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訊/6月8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許紀霖舉行了一個題為《一場由新政引發的革命:辛亥革命百年回眸》的演講。他圍繞“一百年前怎麼會發生革命”和“為什麼革命以後無法建立一個共和體制”這兩個問題,對從清末新政到民初共和這段政治史進行了重返與反思。他認為,一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從這段歷史中總結出兩條經驗。第一條就是,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成為革命的替代物,也可能成為革命的誘發劑。第二條,新的制度轉型,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設本身。

  “回顧從辛亥革命到民國建國的這段歷史可以看出,因為只注重權力,所以無法建立一個新的民國,可以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

  國民黨和進步黨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那就是過於迷信權力,只關心權力掌握在誰的手裡。他們忽視了一點,若這個權力不受制度約束的話,當權的好人也有可能作惡,好人也有可能變成壞人。應該用權力來限制權力,但當時的國民黨人和進步黨人都沒有想到這一點。”許紀霖說。
  
許紀霖談“一場新政引發的革命”

  在一百年前春天的時候,整個中國看上去幾乎完全沒有革命的跡象,誰也沒想到在秋天會發生一場革命,而且這場革命竟然結束了兩千年的專制統治。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它的秘密究竟在哪裡?

  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是中華民國,一個兩千年帝制的國家竟然在亞洲第一個建立了共和國,雖然這個共和國名義上是民國,但實際上最後建立的民國有名無實。不僅人民沒有當家做主,而且民國初年發生大亂,最初成為一段議會民主制的實驗,實驗失敗後,袁世凱恢復帝制。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什麼革命以後無法建立一個共和體制?

  晚清新政的不徹底造就了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一股是以孫中山等為代表的潛伏於體制外面的革命勢力;第二 股力量是在體制邊緣的地方士大夫精英,比如張謇和湯化龍等人;第三股力量是體制內部袁世凱所代表的北洋勢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