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宣揚“滅人欲”的明朝為何色情文學盛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8-14 09:37:51  


本文摘自《书屋》杂志文章“明朝为何盛行色情文学”.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訊/在中國的歷史中,明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朝代。在那個朝代裡,有好些本是相對立的東西,卻都能平安地裹在一個叫做明朝的大袍子裡相安共容。

   明朝皇帝的龍椅安穩之後,便將宋朝時“格物”出來的新儒學理學奉為獨尊之位。明永樂年間饒州儒士朱季友給“周、程、張、朱之學”提了一點不同意見,算是學術上的商榷,明成祖知道後龍顔大怒,下旨“命有司聲罪杖遣,悉焚其著書,曰:‘無誤後人。’”朱棣的這一句話便開了明清兩朝以程朱理學禁黜異端的先河,從此理學成了唯一的學問,其他都成為異端邪說而受到查禁(《禁書.文字獄》,王彬著,中國工人出版社)。而明朝的科舉“考試大綱”規定得更是嚴格,必須從朱熹所編定的“四書”中出題,對其理解和運用也必須遵循程朱的注疏。

  “考試大綱”看起來無關緊要,但那可是一根有力的指揮棒,它指揮和規範著儒生們的腦子,進而控制社會思想和觀念。所以,在明朝時指導人們行動的思想就是以講述“存天理,滅人欲”為主的理學。現在想來這種想法實在是有點兒荒唐,人欲豈是能滅的?雖然古聖賢說“無欲則剛”,但人要真的沒有了欲望,什麼樣的想法都沒有了,那結果恐怕不是“剛”,相反則可能是軟得不能再軟,唾沫吐到臉上也一定會等它自己幹掉的。當然,倘要深入地想一想,這個“一存、一滅”的理論,倒也充滿了浪漫的理想主義色彩,人的欲望都滅掉了,只存一個“天理”在心中,那可真是一個大同世界呢!也許正因為如此,明朝的理論家們在不斷地擴充和挖掘著“存天理、滅人欲”的深刻內涵,社會管理者們,也就是牧民的官員們,則是精心地把理論家們的研究成果轉變成社會規則,牧養著萬姓子民。

  在這樣的朝代裡,講的是理學,用的也是理學,那時的空氣裡可能也彌漫著理學的氣息,文藝自然也不可能僅僅是“為藝術而藝術”,超然於世外的,也一定是理學思想指導下的文藝,是弘揚著理學精義的文藝。可是,事情奇怪得很,偏偏就是在這個“滅人欲”的明朝,卻是一個色情文學大量出現並成為流行文學的時代,而且還出現了色情繪畫,即春宮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