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該怎麼評估當前中國經濟兩大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1-10-12 08:17:20  


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將放慢,但經濟不會“滯”,也不會“硬著落”。
  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一點點放慢,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漲幅正好相反。有不少人因此擔憂,如果這一趨勢延續,那麼就有可能出現經濟增長和物價上漲的最壞組合,即“滯脹”。此外,國內外有一些研究機構和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落”的風險。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熀鬆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到底會不會出現“滯脹”?會不會“硬著落”呢?

  文章稱,討論“滯脹”,首先要對滯脹有個定義。從定性的角度來講,“滯脹”的定義很明確,即經濟增長停滯(對發達國家適用)或者經濟增長速度較慢(對發展中國家適用),同時物價上漲較快。但從定量的角度講,許多人對“滯脹”的理解就不一樣了。什麼樣的經濟增速算慢?什麼樣的物價漲幅算快?這與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處發展階段有關,需要根據實情作動態調整。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講,假如出現了6%的增速,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會認為是“滯”了。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2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速為9.8%左右,增速低於8%的年份有7年。因此,在這32年間,如果中國經濟增速低於8%,基本上可認為是“滯”了。但考慮到現在中國經濟規模已很大,發展已進入了新階段,“十二五”規劃中對經濟增速的安排是年均增長7%,因此,站在今天的時點上,判斷中國經濟是否“滯”了,肯定不能以8%,也不能以7%作為分界線。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傾向於認為,如果“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低於6%,那可以認為是“滯”了。當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將是經濟規律使然,因此,“滯”的數量界定,也應隨著時間而調整。預計2020年以後,6%的增速就非但不是“滯”而是高增長了。

  經濟“軟著落”和“硬著落”的分界線也在於此。如果短時間中,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到6%以下,可以認為出現了“硬著落”。而如果此後幾年經濟增速一直在6%以上,或者經過幾年以後才逐步回落到6%以下,那就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實現了“軟著落”。

  對於“脹”的認識,分歧不大。最近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一般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幅度控制在3%以下作為目標。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幅度控制在4%以下作為目標。因此,傾向於將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4%作為“脹”的分界線。如果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幅度超過了4%,就認為經濟“脹”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