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志武:中國大學為何一有錢就蓋新樓

http://www.CRNTT.com   2011-11-23 14:25:26  


 
  總之,當教育科研經費主要由政府部門而不是由受教育方配置時,資源配置錯位、低效,就不足為奇,因為當受益方跟付費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過於嚴重後,官員的資金決策不可能是基於大學的實際績效,而是基於其它不太相關的因素,包括權力尋租、權力關係。

  一些人會說:美國不也有州立大學?美國的確有加州伯克利大學、加州洛杉磯大學等有名的公立大學,英法德日也都有很好的國立大學,但有一點基本公認,就是美國大學教育總體好於歐洲、日本,在美國,私立大學普遍好於州立大學。美國大學,尤其美國私立大學,是中國及其他國家家長的首選。所以,不管在西方國家還是中國,由官員們代替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分配經費,不是最合適的安排,最終導致資源配置跟各大學的教育科研績效脫鈎,真正好的大學不一定能得到更多經費,不好的、有權力關係的大學反而經費用不完。 

讓大學教育受益者決定資源配置

  更重要的是:誰來評估、監督教育部官員的業績?誰有權評估他們的所作並能解除他們的職位?這是決定教育部官員以及大學領導們到底會花錢支持學問還是追求形象工程的關鍵。

  以美國為例,除軍校等之外,美國沒有聯邦公立大學,只有各州辦的州立大學。聯邦政府不辦大學,而是留給50個州自己辦。如果聯邦政府辦公立大學,在聯邦教育部官員跟3億公民(即受益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會遠遠高於州政府教育官員跟本州幾百萬公民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因此,雖然州立大學問題很多,教育資源浪費、濫用程度也嚴重,但畢竟少於聯邦政府辦學可能引發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州政府投入各大學的經費由州長、州議員和教育官員們分別提案投票決定,而州長、議員甚至教育官員都由公民直接投票選出,不是由總統或任何上級官員任命的。由於州立大學絕大多數學生是本州公民,他們是大學的直接受益者,他們的親戚朋友是間接受益者而且也基本都在本州生活,所以,掌握教育資源配置權的官員跟州立大學受益者之間的距離不至太遠,兩者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被盡量降低。民主選舉制度迫使州府官員對教育受益者負責,也時常被教育受益者評估、監督,甚至被後者開除。比如,如果州政府官員、州立大學官員把太多錢用於形象工程,如果教育科研沒有績效,州長、州議員、州教育官員可能被公民選下台。

  中國掌握資源配置權的教育官員、大學領導都由上級任命,不是由各大學的學生、校友和他們的親戚朋友選舉產生。後者基本沒有發言權。當教育官員、大學領導的任免由上級決定,而他們的上級又不是這些大學的直接或間接受眾(因此難以對“教育科研”的好壞做第一手判斷)時,各大學“跑部錢進”得來的教育經費如何花才對大學領導自己最有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