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蘇里:民國熱,黨史熱,啟蒙也熱

http://www.CRNTT.com   2011-12-21 15:01:09  


圖書專家劉蘇裡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民國熱、傳統文化熱、宗教類圖書熱都是表面的,背後自有文章……什麼叫社會心理脈動?就是那些沒有公開說出來的,大家想到一塊去但還未形成共振的那些情緒、態度和看法,‘脈動’是‘熱’的前導和基礎。幾類圖書持續熱,很能反映社會心理脈動的情形。”此間中國青年報昨天登載知名文化人劉蘇里的文章“民國熱,黨史熱,啟蒙也熱”:
 
  與前兩年相比,民國熱進一步升級,而不是升溫。升溫指的是數量上,升級指的是深度上。其實升級從去年就開始了。今年出的《蔣介石傳》不止一種,《蔣經國傳》也在不斷印,還有宋美齡的書,陳誠的《回憶錄》副標題就叫“台灣建設”。民國熱演化為台灣熱,很多人的日常讀物,相當一部分來自台灣作者,有些人喜歡林文月,有人喜歡朱氏姐妹,再深一點有張大春、唐諾,再嚴肅一點讀龍應台、楊照,等等。學術圖書從台灣引進的也不少,今年比較搶眼的,是史學家邢義田的多部作品。

  話題更加豐富。比如,今年既暢銷也受到追捧的《一個時代的斯文:清華校長梅貽琦》,好像是寫一個人,一個校長,背後指向的是民國。今年很熱的《南渡北歸》系列,講的是那個時代知識人的精神面貌和他們的命運。書的結尾話鋒一轉,特別講“離別”那一章,談到很多人在上世紀50年代以後的命運,不忍卒讀。他們中的三撥人,一撥留在大陸,一撥去了台灣,一撥漂向海外,命運何其不同。最有意思的是師永剛編的《蔣介石:1887-1975》,一册圖文並茂的傳記,從製作到整個調門,與以往大有不同。此外,還有《齊世英口述自傳》,該書熱,與它的話題有關,從中讀者可以看出,那一代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輕人是怎麼想問題、怎麼做選擇,以及他們最後的命運是怎樣的。它還提供了一個觀察那個時代的視角,包括一代人的血性。血性意味著勇敢、犧牲,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很難理解。

  還有持續的傳統文化熱、宗教讀物熱。與往年一樣,沒更多特點。

  民國熱、傳統文化熱、宗教類圖書熱都是表面的,背後自有文章。幾年前我曾發表文章,談書籍出版與社會心理脈動的關係。什麼叫社會心理脈動?就是那些沒有公開說出來的,大家想到一塊去但還未形成共振的那些情緒、態度和看法,“脈動”是“熱”的前導和基礎。幾類圖書持續熱,很能反映社會心理脈動的情形。

  以我觀察,這也是人們求變的一個非常隱晦、隱蔽的表達。這兩年求變的心理,更直接和顯白了。人們想找到一個坐標,原來好像鐘情宋代,太遠。於是有趣的民國成了人們心儀的對象,雖然它的方方面面被誇大了,甚至摻進許多想象。其實,誇大也好,追慕也好,各有道理。與其說曾經存在一個令人向往的真實時代,不如說每一個誇大者、追慕者追求那樣一個時代哪怕是編出來的特質、生活樣式和精神面貌。走得更遠的,則到宗教那兒找避風港和理想國去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