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藏匯於國”轉向“藏匯於民”

http://www.CRNTT.com   2011-12-28 08:26:30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訊/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對外金融領域發生了重大轉變:隨著中國從資本淨輸入國轉化為資本淨輸出國,從對外債務國轉化為對外債權國,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身份也相應地從籌資者轉化為投資者,但“官方債權國”性質仍然制約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以及中國海外投資的進一步拓展。

  上海商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稱,入世十年來,中國外匯儲備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十一五”期間,中國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年均增長28.3%。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達到3.1975萬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0.3%,這占到全球外匯儲備9.4萬億美元的近三成,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儲的3倍,接近德國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3.5萬億美元)。如果按照人均計算,3.2萬億美元外儲相當於中國每人持有2386.68美元;如果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折算是2010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1.08倍,占2010年GDP的一半以上,外儲已經成為中國國民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對中國參與全球化的方式和利益分配過程產生深遠影響。

  文章分析,與其他發達債權大國的性質不同,中國的債權性質是典型的“官方債權國(也稱官方儲備國)”。如果一國的對外投資是以直接投資、私人性質的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為主體,可稱為“私人債權國(私人儲備國)”;如果一國對外投資是以儲備資產或官方貸款為主要形式,則為“官方債權國”。

  而從更廣義上的外匯資產來看,2011年6月末,中國對外金融資產46152億美元,對外金融負債26301億美元,對外金融淨資產19851億美元。在對外金融資產中,儲備資產32706億美元,占對外金融資產71%,外匯資產集中在政府手中,民間外匯資金蓄水池有限。從國際上橫向比較來看,美國官方的外匯儲備雖然只有中國的1/5,但是美國民間所持有的外匯價值達9萬億美元之巨;日本的官方外匯儲備為1萬多億美元,而日本民間所持有的外匯高達3萬多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