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農業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2-29 08:34:15  


第二次農村工業化的核心是信息化、集約化、高技術化和城鎮化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傳統思路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如果出口出現問題,那麼投資和消費可以支撐中國經濟繼續以較高的速度增長。經濟參考報發表經濟學人、《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文章表示,這種分析忽略了三者之間的邏輯從屬關係。

  經濟增長的原動力是生產率的提高,增長的邏輯是生產率“加速度”最快的行業,在向較慢行業的需求擴散的過程中,創造出足夠的儲蓄增量,從而為消費和投資提供經濟基礎。在三駕馬車中,真正帶來生產率快速提升的部門是出口,它以世界市場為導向,以接近世界水平的技術裝備為基礎,以低廉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為代價,以全方位密切配合的地方政府支持為依托,以最優的生產組織模式為保障,以產業集群效應為發力點,創造出一個質優價廉在國際市場中所向披靡的“中國製造”神話。沒有出口部門創造的生產率奇跡,就不會有充足的國內儲蓄增量,也無法為政府巨額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繁榮的市場消費提供資金。

  文章稱,在出口助推火箭熄火的過程中,國內真實儲蓄的增長速度會逐步放慢,這將導致消費需求的疲軟。關於消費,人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誤區,以為刺激消費能夠帶動經濟增長,這完全顛倒了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消費從本質上看是一種交換行為,而消費的前提則是生產,沒有生產就不會有消費。刺激消費不能帶來持久的經濟增長,只有提高生產率才能帶來更多的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消費必須源於某個經濟部門的生產率大幅提升,從而創造出大量更為低廉的新產品,在市場交易中要求更多的交換,來刺激其它行業的發展。經濟的爆炸性發展,總是由新行業的出現所帶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