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木然:大學已經形成官員既得利益集團

http://www.CRNTT.com   2012-01-13 11:27:59  


 
  造成大學官員既得利益集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主要有:

  第一,大學發展導向錯誤。專制國家的大學都是以培養接班人為基本目標,所以專制國家的大學沒有大師,沒有思想家,這是大學的歧途。在1949年之後對於中國來說,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毛澤東時代,一個是鄧小平時代,在毛澤東時代,又可以分為兩個小時期,一個時期是有大學的時期,一個是沒有大學的時期,有大學的時期是從1949—1966,有大學的時期的學校體制是照抄照搬蘇聯模式,大學沒有什麼特色,是以培養紅色接班人為己任,是專制國家的大學的翻版。另一個時期是沒有大學的時期,時間是在1966—1976,這個時期有大學之名無大學之實,工農兵占領大學,所謂又紅又專,反對白專道路,在知識越多越反動思想指導下,知識文化被放逐,知識分子成為臭老九。在毛澤東時代,無論是有無大學,大學都成為專制者的基本工具。

  在鄧小平時代,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部分恢復了大學的本來面目,尤其是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指導下,大學有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大學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發展現代生產力的基本動力。但是,鄧小平思想一開始也有其局限性,就是把大學仍然當成培養人才之地,其對大學的理念與世界大學的理念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如前所述,世界大學的理念雖然在具體方面不同,但在基本導向方面是相同的,那就是學術自由。中國的大學走到今天,是鄧小平教育理念的邏輯結果,並不是後來的領導人把大學的方向給改了,大學的基本方向並沒有改,對大學恢復和進行改造的只是技術層面而非理念層面,理論上仍然是接班人的理念,只是拓展和深化了接班人的方度和深度。北京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校長最近的言論只是接班人理念的不同表達,其實質都是一樣的。接班人要接誰的班?當然是要接權力的班,把權力的班接好,才能保持政權不變色,學校發展方向錯誤,是官本位的觀念原因。

  第二,政治體制錯位。中國的政治體制按意識形態來說就是高度集權的體制,在這種體制下,權力與大學的對接就出現了基本錯位。從上到下都是垂直領導體制。從黨的部門來看,從中央到省委、市委是垂直的,與這些部門相銜接的就是大學黨委。從行政部門來看,從國務院到省政府、市政府是垂直的,與這些部門相銜接的就是大學校長。而且高度集權體制有具體的分支機構,大學就有相應的分支機構,大學的構成實際上是權力黨政部門的濃縮,而且大學的黨委書記、大學校長由上級組織部任免。在這種體制下,大學不可能獨立,教授也不可能治校,大學是上級權力的執行機構,從這種機構中,看不到任何與大學教師、教授有銜接的部門與機構。這種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決定大學也是為權力本位、官本位設立的。權力表現的是支配與服從,就是從韋伯的科層制理論進行分析也是這樣。韋伯認為每一個權力部門有獨立的空間,依法而治,支配與服務仍然是權力的主旋律。權力的支配與服從與學術自由必然發生錯位,學術自由不受制於支配與服從,學術自由還對權力進行邊界設置。大學的權力本位,必然驅逐大學的學術自由,使學術成為權力的附屬品。學術只有依附於權力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學術想離開權力,學術的意義就極其沒有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