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吳英案”在講一個中國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2-02-13 13:51:59  


 
故事線索三:錢與制度的衝突

  錢與制度的關係更為簡單:用制度規範錢的流動。但是,在生活中,一開始制度規範的只是那些制度執行者看得見的錢,到後來制度規範的範圍縮小了,演變為只規範那些利益部門中看得見的錢,而且這些看得見的錢只為利益部門調配、使用。因而,錢也不是理論上的那個錢了,制度也不是理論上的那個制度了。錢與制度的範圍同時在縮小,其功能同時被扭曲。

  在“吳英案”中,吳英籌集到的錢來自於11個特定的借款人,而這11個人的錢顯然不在利益部門可以看得見,或者選擇看不見的範圍內,所以,吳英的資金鏈斷裂以後,問題暴露出來,當地官方迅速重拳出擊:銀行部門從吳英公司抽資、變賣吳英貸款抵押的固定資產,確保銀行資金安全;公安部門查封吳英的固定資產,甚至還違規變賣了許多資產,同時還抓了許多的放款人;各路官員與吳英劃清界限,樹立清廉形象。同時,官方對於民間眾多的小額放貸人的錢款去向則能不管就不管,能不問就不問,一副“踢皮球”面具高高掛起。可見,官方的錢是錢,民間的錢不是錢。

  對於“吳英案”中錢的流動制度進行反思的行為,屢次發端於有良知的學者,曝光於有見地的媒體,而官方顯然在這個方面還沒有成熟之策,只能用一些大原則作為遮掩。因為,在官方的部門中就沒有一個叫做“民間金融促進局”的地方可以為民間金融的立法搖旗呐喊。在沒有立法的情況下,官方卻在一個維護部門利益的法律制度中專門選用了一條,用在吳英籌集的錢上,真是用心良苦。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官方擔心民間數十萬億元的錢匯聚成的強大力量衝擊官方的金融統治地位。官方金融制度、法律制度的更新、改進被民間金融的快速發展遠遠地拋在了身後,也就是說,民間的錢的流動速度大大快過了官方的制度應對速度,在這樣的局面下,官方應對的手段必然是政治的方式,“殺一儆百”、“殺雞駭猴”式的老把戲就又上演了,只是這時候政治選擇的對象是一個名叫“吳英”的人而已。

  截至本文完稿時,故事的懸念還在,主人公吳英還活著,還在等待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複核結果。廣大學者、媒體、民眾都希望“刀下留人”,但是這一幕能否出現還是未知數。不管結局如何,“吳英案”都在向世界講述這個時代中國的故事,其中有個人的喜、怒、哀、樂,也有一個國家的榮辱與興衰。

  但願這個故事能讓許多像我一樣的“幼兒園學生”聽得入迷,又能有所行動。

相關鏈接:

王湧:吳英不應成維穩祭品

  2012-2-13 8:42:59 新世紀周刊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財新傳媒法學咨詢委員會委員
  
  吳英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吳英當死嗎?是一種怎樣的力量籠罩著吳英的命運?欲透視其中的因緣,首先應問:政府為什麼遏制民間融資?法律是如何遏制民間融資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