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剛:空氣質量角力擊中中國模式“軟肋”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10:51:01  


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較,中國許多城市經常像是籠罩在一層灰灰的薄霧之中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北京等中國大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在很久以前就是海內外關注的熱點。這不僅因為這一問題直觀可見(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較,中國許多城市經常像是籠罩在一層灰灰的薄霧之中),而且也關係到當地居民和外來常駐人口的日常健康和生活舒適度,是實實在在的國家‘軟實力’標誌之一。”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陳剛的文章《空氣質量角力擊中中國模式“軟肋”》:

  最近一段時間,一個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低政治議題,出乎意料地將本已緊張的中美雙邊關係推向了公眾的視野。兩個超級大國居然就北京市區的空氣質量問題大打口水仗。中國環保官員暗批(美國)駐華使領館,上網公布北京等城市的空氣質量數據,有干涉內政之嫌;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隨即也爭鋒相對地表示,美國不會停止公布數據,並且歡迎中國也公布美國城市的空氣質量。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次中美交鋒中,中國網絡媒體沒有因為民族主義情緒而站在中國官方立場一邊,反而大幅轉載美方反應,並批評國內空氣指數不能反映真實污染情況。

  北京等中國大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在很久以前就是海內外關注的熱點。這不僅因為這一問題直觀可見(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較,中國許多城市經常像是籠罩在一層灰灰的薄霧之中),而且也關係到當地居民和外來常駐人口的日常健康和生活舒適度,是實實在在的國家“軟實力”標誌之一。

  客觀來講,中國政府為了改善環保方面的形象,在過去10年時間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單就首都北京來說,為了迎接2008年的“綠色奧運”,政府就投入了上百億美元的資金來治理環境,並關閉了市區內大量的工廠。然而,各大城市在政府如此投入的情況下,仍然未能解決空氣問題。雖然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空氣達標天數每年都在增加,但民眾的直觀感受是空氣污染沒有有效緩解,政府在民眾中的公信力受到較大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