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古村落爭奪戰

http://www.CRNTT.com   2012-07-27 12:43:59  


 
  古村落保護與推土機賽跑

  無論是肇興還是宏村,在各具特色的村落中都是幸運的,至少具有鄉土特色的東西被保護住了。而為數眾多的村落則在經濟開發的大背景下,正在從中國的文化版圖中被抹去。

  “在新農村建設和土地整治過程中,由於缺乏生態景觀理論和技術指導,致使原有村莊的鄉土氣息消失殆盡,出現嚴重的‘景觀污染’或‘千村一面’現象,導致孕育不同地域文化的生產、生態和生活的鄉土景觀嚴重受損,生物多樣性降低。”在中國科協舉辦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鄖文聚對記者說。

  他告訴記者,通過對全國255個村莊的人居環境調查及典型案例研究顯示:約60%鄉村景觀風貌“一般”或“差”。

  馮驥才曾憂心忡忡地說:“現在中國的村落,除去西塘、甪直、南潯、周莊、同裡、烏鎮這所謂的江南六鎮保護得還比較好外,其餘基本上正在消失。”

  古村落的保護正在與推土機賽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普查結果顯示,我國230萬個村莊中,目前依舊保存與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規劃、代表性民居、經典建築、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約5000個銳減至不到3000個。

  2003年以來,住建部與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了五批共35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中名鎮181個,名村169個。然而,在現代文明與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下,許多古鎮在城市化進程中遭到了嚴重損毀,有的已經永遠消失了。

  “農村村寨是整個文化的資源地和持有地。這個基礎一旦喪失,中華文明的多樣性就會整體蛻變。”音樂製作人陳哲說。

  17日,在肇興召開的“重估鄉村價值論壇”上,張小軍對記者說,全球化的強勢就在於它正全面取代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摧毀了一些從事傳統狩獵業、采集業的部落文明,特別是由於經濟增長的需要建設一些大型建設項目如大壩等,導致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剝奪了當地居民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這實際上是將當地的文化連根拔起。”張小軍說。

  一個地方鄉村資源的豐富程度取決於原生態文化是否多樣和是否真正具有本地特色。“黎平縣有403個村,我們不貪多,做10個就夠了,每個村寨都有幾個精品文化節目。”黎平縣旅遊局羅永光說。

  與一些鄉村資源開發的做法不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眼下正在與黎平縣打造差別化的侗族生態旅遊區。“把侗族的歌曲、服飾、建築、飲食、工藝包括農耕文化,在不同旅遊產品中進行展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說。

  “只有產業發展了,才能吸引年輕人回到鄉村,傳統文化資源才會得以保存、創新,被不斷地挖掘出來。”竇瑞剛說。

  也是在論壇上,貴州省政府副省長謝慶生指出,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的過程是任何人不能阻擋的,把保護簡單地理解為全封閉或什麼都不能改變也是不對的。比如,傳統的禮儀節慶習俗以及音樂、舞蹈、戲劇等,首先是保護好產生這類民族文化的生態環境。另一個途徑,是把民間的技藝提升為藝術,由專業的藝人來保存、傳承它。

  今年4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的通知》,以全面掌握我國傳統村落的數量、種類、分布、價值及其生存狀態。按照時間表,各地省級住建部門要在本月15日之前將調查結果上報給這四個部門。

  作者:章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