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之爭的實質

http://www.CRNTT.com   2012-08-24 09:43:15  


 
中國要素價格普遍上升

  另外,中國的要素價格普遍在上升,2010年以來,中國的電力成本已飈升了15%。進口動力煤的價格上漲和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稅率的終止,也推高了這些占中國電力消耗74%的行業的經營成本。此外,中國工業用地已不再便宜。事實上,中國商業用地的價格已經大大超過美國。在沿海城市寧波工業用地的成本為每平方英尺11.15 美元,在南京為14.49 美元,在上海為17.29 美元,在深圳為21 美元。中國全國平均為每平方英尺10.22美元,相比之下,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工業用地,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1.86美元至7.43美元,田納西州和北卡羅萊納州為1.30美元至4.65美元。雖然向西部轉移可以降低用地成本,但企業物流成本會出現較大上升,並有可能失去沿海的產業集群便利。

  中美製造業之爭除了成本差距逐漸縮小,更多的是來自於創新和技術的挑戰。美國誓言要在高端製造業繼續保持領先,並在為新的產業革命做好技術儲備。最近兩年,儘管美國經濟基本面難有大起色,但政府研發預算並未減少,2011年即達1480億美元;企業研發投入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僅微軟一家,去年的研發投入即達95億美元,其中90%投向了極為關鍵的“雲計算”領域,排名第二的英特爾去年技術投入也有65億美元。在全球IT企業研發投入30強中美國有12家,其次是日本,有10家,中國只有華為一家企業上榜。2011年美國研發投入占全球份額的33%左右,是中國的兩倍半。高端製造是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核心目標,美國已經正式啟動高端製造計劃,積極在納米技術、高端電池、能源材料、生物製造、新一代微電子研發、高端機器人等領域加強攻關,這將推動美國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創新集群發展,並保持在高端製造領域的研發領先、技術領先和製造領先。

  工業化是現代國家崛起與富強的基礎,過去的20年歐美發達國家面臨的困境是一方面去工業化,低端產業加速流失,另一方面再工業化乏力,難以推進,導致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陷入巨額赤字。與此相比,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大發展的歷史時期,這是中國崛起的基礎,但是全球金融危機,需求疲軟,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中國如果不及時考慮工業化,去工業化以及再工業化的問題,也將不可避免面臨與歐美以及日本同樣的困境,陷入失落和衰退。

  不久前,中國還在討論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煩惱,因為經濟增長的目的不是僅僅為GDP,但是目前中國GDP破8,如果經濟持續下行,如果沒有GDP,中國顯然將更煩惱。

  作者在加拿大海外集團工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