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對澳門有何啟迪?

http://www.CRNTT.com   2012-09-11 08:50:57  


 
  而點票的結果顯示,整體投票率確實是提升了,各方人士也都普遍認為,這是“撤科”行動造成的影響。即使是媒體訪問一些前往投票的選民,他們都答以是“撤科”事件刺激他們出來投票。但所增加的選票,卻未必全部投給泛民主派,實際上全港一百八十萬張有效票,泛民得到大約九十九萬張,較上屆多了十萬票;建制派則有七十四萬票,較上屆多了十一萬票,增幅比泛民更多。全港泛民主派得票只有五成半,建制派則有四成一,而且建制派每區的得票增幅都比泛民主派多。因而倘若“撤科”行動是為了“催穀”泛民主派的得票率的話,可能現實卻是適得其反,而且向來泛民主派與建制派的“六四黃金比例”,已經大為收窄,甚至有人還形容是“已如神話般破滅”。

  儘管說,一些泛民主派政黨呈現高得票率卻是席位減少的情況,是配票失誤的結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幾個泛民政黨互不服氣,並發生內訌,以至浪費了不少選票,造成一些泛民候選人高票落選,甚至“兩敗俱傷”。但認真思考,仍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傾向:

  一、即使如香港般的高政治議題的地區,在選舉中,選民服務仍是優勝於空泛的政治口號,這與台灣地區也是相比,也是大同小異。而在我們澳門地區,除了傳統的工聯、街坊會之外,即使是商人參選團體,如陳明金、吳在權組合,梁安琪組合,也都十分重視選民服務,設立了議員辦事處,為選民提供實質性的服務。這對於紮根基層和佈置樁腳,穩固和發展選民基本盤,大有助益。何況,這些團體擁有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使得選民們獲得實質性的幫助,這種“實惠”,可能會比只是以理念甚至空泛口號來吸引選票的“反對派”參選團體,更具吸票能力。

  但從台灣地區情況看,過於注重服務選民,也有弊處。因為為了服務選民,終日在原選區跑攤,紅白喜事無一缺席,耗費了大量時間,甚至是在“立法院”大對決時,也不惜違紀罔顧黨團甲級動員,仍是跑回原選區進行救災等選民服務,而致發生“跑票”現象。另外,也未能集中精力研究法案,只是由其助理協助處理,自己並不熟悉法案,因而在委員會審議甚至是院會投票時,往往狀況百出。

  當然,澳門地方細小,而且是單一大選區,不像台灣那樣多達七十六個選區,而且有的選區與“立法院”所在的台北市有好幾個小時的路程,因而不會發生上述情況。但如何更好地處理服務選民以固票與保證立法品質的矛盾,還要認真思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