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制度性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12-10-27 09:16:15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訊/最近,中央高層頻頻暗示第四季度將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這意味著自2004年啟動制定工作的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或將在本屆政府卸任前出台和推行。

  時代周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財富,工資收入也因差別較微的等級制而顯得比較公平。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與人民財富迅速增加,人們之間的經濟不平等開始顯現,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儘管在以能力為分配原則的市場經濟社會,不同的收入差別實屬正常,但中國的收入差異卻未必是公平競爭的結果,更可歸結在制度性因素層面。如此必將帶來對改革事業產生疑慮,甚至將追求社會“公正”與改革對立起來的潛流。

  文章指出,分配扭曲不是市場化改革的結果,而是改革不徹底的產物,如果不推進公平的分配改革,改革事業可能遭到挑戰;同時,由於中低收入者所占比例太大,導致中國無法建立內需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如果依靠傳統的投資與出口拉動,經濟發展則無法持續,經濟日益失衡則會影響到經濟穩定與社會公正。因此,本屆政府自2004年開始準備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希望建立體現公正和民主的和諧社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但是,由於改革涉及利益分配,該方案遲遲無法確定與出台,反而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跡象。

  考察中國的經濟不平等(這是一個比收入分配更為廣泛的話題),就會發現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並不僅僅局限在經濟領域,其他制度性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城鄉二元化,這其中包括了就業歧視(國有或政府部門雇員有戶口要求、城市公共部門就業優先考慮本地戶籍人口等)、社會保障雙軌制(農民缺乏制度性的社會保障機制)等。城鄉之間最大不平等的貢獻源自住房,因為在房改的時候公有住房都廉價分配給了城市個人,這些占據好地段的住房都在過去若幹年得到巨大的升值,而絕大多數農民並沒有獲得土地升值的收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