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以“一中框架”新概念推促兩岸政治對話

http://www.CRNTT.com   2012-11-09 08:57:10  


 
  這個“一個中國框架”的新論述,對民進黨等政治勢力也同樣有效。尤其是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及“憲法共識”,就含有“一中框架”的元素。因此,胡錦濤緊接著說,“對台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台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這同樣是在為民進黨等政治勢力“解套”。

  為此,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一環套一環”地提出了“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的訴求。其中的“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定位,既有“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原則,又承認兩岸分裂分治,以至是存在著“兩個政治實體”的客觀事實。其實,過去的兩岸談判,就是平等談判,並非是“中央與地方”的談判,這已是默認了“兩岸對等”的事實,近似“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表述。現在正式在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報告中,以“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委婉方式正式提出,這是一個重大的調整,既堅持了原則,也創造了模糊空間;既是應對國民黨的“一中憲法”,也是針對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更為靈活調適。只要能求同存異,就可以“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如果馬當局不抓緊目前的有利機會,日後倘台灣地區的政治態勢發生重大變化,也是難以再有這樣的模糊定位和合理安排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