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應對“影子銀行”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3-01-04 10:39:35  


 
  ■ 問題:期限錯配與收益率錯配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存在顯著的期限錯配。常見的理財產品期限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一般不超過一年。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對象卻是期限長得多的資產,例如期限長達六年至七年的城投債。這意味著一旦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則銀行理財產品就可能面臨違約的局面。
 
  為了應對這一期限錯配,商業銀行通常使用“資產池”的方式來管理理財資金。換句話說,商業銀行將出售各類理財產品的資金統一放入資產池中,進而投資於各類資產。
 
  此後,商業銀行用從所投資資產處獲得的分紅,來償付到期的理財產品的本息。即使部分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但只要商業銀行能通過繼續出售理財產品獲得資金補充,整體上就不會出現理財產品的違約。
 
  這種“借新還舊”的方式固然能幫助商業銀行克服期限錯配,但如果理財資金所投資資產出現系統性質量問題,或如果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喪失信心以至於銀行不能借新還舊,那麼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就會終結。
 
  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問題之二,從整體上看,影子銀行資金池資產方的投資收益率可能會顯著低於負債方的投資收益率,造成理財產品最終難以還本付息,從而出現系統性違約。
 
  據統計,中國影子銀行資金提供方的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顯著高於6%的一年期基準貸款利率。目前影子銀行的主要融資對象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地方融資平台與製造業企業,而這三個對象目前都面臨著經營困境。
 
  受制於持續的宏觀調控,中小房地產開發商的經營現金流已相當匱乏;在經歷了2009年至201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大躍進”後,未來幾年地方融資平台能否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率仍存疑;受外需萎縮與國內宏觀調控影響,目前很多製造業行業都存在高產品庫存、產能過剩現象,未來的利潤率不容樂觀。如果主要融資對象的利潤率普遍偏低,它們未來能否償付高達10%的利息,是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嚴峻考驗。
 
  此外,對商業銀行而言,在表內外資產的風險控制方面存在激勵扭曲的問題。由於表內資產要受巴塞爾資本協議的約束,而表外資產缺乏這一約束,商業銀行存在把風險更高的資產由表內轉至表外的動機。
 
  與之相應,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保本產品與非保本產品兩類。保本產品屬於商業銀行表內負債,而非保本產品屬於商業銀行表外負債。這意味著在當前格局下,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蘊涵的風險將顯著高於保本產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