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能源價格改革動真格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8:44:56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2012年最後一周,中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關注度似乎不那麼高、但卻可能影響深遠的價格改革:自2013年起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取消重點電煤合同,並且發改委將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意向框架。此外,改革方案還強調繼續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力企業消納煤價波動的比例由30%調整為10%。財經網fab1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文章表示,這是朝著“十八大”確立的“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的改革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就目前來看,這項改革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事。電力需求儘管有所反彈,但並不特別強勁,煤炭供給看起來較為充足,鐵路運輸也不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新公布的能源價格改革並不會立即引起煤炭或電力價格的調整。然而,當前的供需格局不會一成不變,一旦電力需求強勁上升,或者煤炭價格明顯上漲,改革將面臨真正的考驗。

  文章認為,從中期來看,這項改革可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首先,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中國每年消耗約35億噸煤炭,占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70%以上(石油每天1000萬桶的消費量只占不到四分之一的比重)。煤炭消費中大約60%被用於發電,政府通過“重點合同”的形式對其中相當部分進行價格管制,其餘則由市場“自由”決定價格。雖然過去十年來受到價格管制的煤炭比例已經明顯下降,但據發改委的估計2012年仍占中國煤炭消耗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次,電煤價格雙軌制以及對電價和鐵路運輸的管制對經濟帶來了嚴重扭曲。國家發改委承認在舊體制下,重點電煤和市場價長期存在較大差價,不同煤、電企業合同數量的差異導致了不公平競爭,而在煤價大幅波動時合同兌現率低,帶來電煤供應不穩。我們認為,對經濟造成的更大的扭曲在於:由於對電煤價格、鐵路運輸和電價實行管制而形成了能源價格補貼,這帶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密集型重工業產能過剩、加劇經濟結構的失衡。從行業層面來看,這類管制導致了小型煤礦混亂發展,對煤炭資源和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造成了不同地區之間電力需求和電力供應的進一步錯配;另外由於半數以上鐵路運力用來運輸煤炭,而運價按照偏低的固定價格執行,這也制約了被認為是高效運輸方式的鐵路行業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