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文鴻:港政治生態面臨急劇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0:15:14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總幹事陳文鴻今天撰文“港政治生態面臨急劇變化”表示,香港現時正面臨“倒梁”為主的政治生態。若中央政府堅持不倒梁,反對派無力組織四五十萬人上街,倒梁聲勢很容易會再竭三衰。關鍵是梁振英政府不要再犯大錯,小心謹慎,戰戰兢兢,克勤克儉,形勢應該會逐步改善。但不能期望沒有“倒梁”者或沒有反共反中反回歸者,只是他們不成氣候罷了。

  當前香港的政治生態,矛頭主要是針對梁振英參選與當選特首,與過往十五年有頗大的不同。不同的主因,是過往十五年裡,以大地產商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團一直處於主導地位。董建華時代,先有陳方安生領導官僚體系抗拒,後來曾蔭權取得了行政主導,再繼而當上特首,控制特區政府。回歸後十五年政策的大方向,除了董建華新上任時的一些倡議,基本上依循回歸前殖民地政府的政策方向,且在曾蔭權的掌控下更不受政治的制約,全面向大地產商集團的利益傾斜。

  逐漸形成二元利益衝突

  在這十五年裡,政治形成建制派與反對派或所謂泛民主派,兩派在議會政治裡有所衝突,但衝突不大,實際上是互相協調合作,主因是與政府的矛盾不大。唯一的例外是基本法23條立法帶來的抗爭。抗爭導致董建華和葉劉淑儀的離任,抗爭也伸延至對董委任的問責局長的攻擊和壓力,突顯出董建華和他從社會上帶來的精英與官僚的矛盾,結果也導致中央政府接納前殖民地官僚的曾蔭權承接董建華當上特首。董建華在第二任任期未完辭職,由前殖民地官僚主導,卻說服中央政府執行。梁錦鬆以至董建華的中途辭職,反映出他們意圖改變官僚主導的政策在鬥爭中失敗。在董建華任內,政策與社會既得利益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曾蔭權表面上沒有作為,實際上卻在政策間的作為與不作為之中使香港的社會經濟政策偏向於金融和房地產利益,經濟結構加速單元化,其他行業產業迅速萎縮。社會的收入分配以至公共服務、社會福利的政策趨勢,加劇了貧富懸殊、階級和階層的矛盾。

  不認識這個發展過程及過去十五年政策由誰主導的情況,我們便無法了解當前香港的政治生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