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逸儒:再論中美台三邊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3-01-20 08:59:17  


 
   或許,台灣不能,也不應把自身前途寄托在對岸不確定的善意上,但持續以超過能力所及的對美軍購,萬一使自己成了美國的反華工具或剝削對象,甚而造成兩岸軍備競賽,這些都並不符合台灣和整個民族的利益,畢竟這其中還涉及台灣的自我定位與國家、民族的認同問題。輕重之間的拿捏,台北必須極為謹慎。 

   卜睿哲在書中提醒台灣,不要讓中共產生統一無望的印象,不要使北京喪失耐心,錯估整體形勢,而要加強台灣的經濟發展,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避免兩岸關係發展成一種不對稱的相互依賴,要增加北京萬一對台施壓的成本和不確定性。這些主張表面還算可以理解,但一經深入思考就發現其中大有問題。 

   從過去到現在,美國一直主張兩岸維持動態的平衡,兩岸都不准增加緊張,破壞現狀,但現狀的定義卻是要由美國來加以界定,美國一方面希望兩岸關係能夠改善,雙方加強往來,降低區域緊張,但又不希望在華府不能掌握的情況下,兩岸走得太快、太近。美國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既不准台灣獨立、也不讓兩岸統一,不要台灣挑釁,但也不許中共動武,兩岸只能和解,不可合作。 

美國的兩岸立場已經相當明確 

   具體的說,台灣對美軍購固然滿足了自己虛假、暫時的安全感,但更成就了美國的軍工利益,台灣確實不能、不宜接受中共所設定的不合理統一條件,但讓美國不斷插手兩岸事務,對台灣頤指氣使,破壞兩岸未來整合的機會,這是否符合兩岸之間的最大利益明顯有討論的空間。美國只希望台灣採取最低的標準,不要讓大陸對統一感到絕望,但目前這種想象中的奢望和絕望之間的距離恐怕有限。 

   再進一步言,美國不但對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大有異見,並不樂見雙方退職將領之間的互動,軍事用語的統一,甚至對兩岸文化教育協議也有不同看法,更不要說和平協議及結束敵對狀態了。華府一再侈稱,兩岸文化內涵並不相同,台灣民眾自我認同已經異化,台灣意識已經建構完成,台灣不宜與中共討論涉及認同與意識形態的問題等等。美國的立場已經相當明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