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義虎:增量改革 兩岸關係發展路徑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3-04-03 00:32:02  


 
  因此,從學理上解釋,我們把對於現狀的直接改革,也就是大規模觸動、打破存量、翻轉現狀的改革稱之為存量改革,同時把不直接觸動現狀而在承認現狀的基礎上先向前進行擴張新成分的改革稱之為增量改革。現狀就是存量,增量則是現狀之外的新增加量,也就是在存量旁邊、周圍發展出來的新體制、新成分、新因素。不觸動、不打破存量就是維持現狀。但這種“維持”並不是滯固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超越自我、動態生長的;當增量在質與量上都超過存量時,就會導致事物性質的變化,使“現狀”在潛移過程中發生躍遷式的改變,從而達到改革的本來目的。

  中國大陸改革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為正確處理了存量與增量的關係,採行了增量改革的發展路徑。比如在國有經濟之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其他非公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市場經濟成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又比如,價格雙軌制既保留計劃體制下實行產品的國家定價,又在計劃外實行產品的市場調節定價,較好地解決了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過渡中的價格管理問題。有的理論家認為,推行增量改革是中國大陸經濟改革成功的關鍵,其獨到之處是通過制度釋放,以市場經濟的“增量”加速推動市場主體的形成和市場機制的發育,營造了一個有效競爭的市場環境,從而保證了經濟高速成長和現代化程度的提升。

  事實證明,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儘管同為改革的路徑選擇,但卻有著重大的、明顯的不同,其進行方式和程序也是迥異的。存量改革一般與現代社會所富有的理性和穩健很難協調,對於一個社會內部來講,在存量過重導致改革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全面推行存量改革易於造成改革的翻車和倒退。例如,前蘇聯實行的戈爾巴喬夫式改革是存量改革,在經濟上推行“500天計劃”的休克療法,企圖一夜之間從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躍入市場經濟體制,在政治上則打破蘇維埃制度而激進推行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結果只有休克沒有療法,促使蘇聯迅速走向解體,也宣告其改革的失敗。而中國大陸所進行的增量改革及其成就則從另外一個方面充分說明,推行增量改革可以不斷地造就改革的形勢,集聚改革的動力和能量,創造出更好的改革條件,從而取得改革的成功。這是二、三十年時間內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在戰略謀劃上和戰略效果上截然不同的鮮活例子;它說明,增量改革可以很好地對過程和結果作出合理安排而又不失去最終目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