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李義虎:增量改革 兩岸關係發展路徑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3-04-03 00:32:02  


 
  頗值注意的是,在近年來兩岸關係改善、呈現和平發展局面的情況下,大陸提出了一些增量型的概念,如一個中國框架、兩岸同屬一中及和平發展等,台灣學者提出的“一國三憲”、兩岸統合、“一中同表”以及兩岸一中,均應被認為是增量的概念,甚至包括民進黨人士謝長廷拋出的“憲法共識”,也有增量的內涵。顯然,這些概念在兩岸間引起很大反響,對兩岸關係的活潑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也促使兩岸關係發展在路徑選擇上從存量部分走向增量部分。特別值得略加分析的是,一個中國框架是一個中國原則在和平發展階段的增量型概念,很好地處理了存量與增量的關係,它既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保有一個中國原則這個最大的存量,又在此基礎上使容納和平發展內容的增量有所擴張,包容了對方的一些思考、方案中的有益成分,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變通性。此外,“一中三憲”雖然仍可在學理上商榷,但也不失為一個恰當處理存量與增量關係的例子,因為在其理論框架內“兩憲”是存量,“第三憲”是增量,既有存量,又有增量,重點是在增量上做文章,以開啟兩岸關係發展、政治協商的航道。除了理論上的創新之外,近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也在更多地依賴增量改革的路徑選擇。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成果不斷累積,而且這種關係開始走向制度化和機制化,其客觀效果是使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了新的增量。再有,雙方在默契中有意識地避免政策存量的對抗,如兩岸均以“九二共識”作為政治互動的基礎,強調“擱置爭議”,雙方策略地回避一個中國內涵,在存量間建立起某種模糊地帶。這實際上為增量改革預留了很大的空間,其結果是使兩岸的政策制定者能夠站到政策增量的新角度看待兩岸關係的整體面貌。今後,雙方應該弄清楚增量的方向和新的增長點在哪裡,以開拓性做法進行政策增量改革,並使兩岸的政策增量不斷產生交集並進行有效對接。

  當然,從改革的最終狀態來講,以增量改革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合理路徑選擇,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一部分存量具有合理性和生存力,如兩岸均在法理上堅持的一個中國,是必須保留延續下去,甚至要加以擴張和進一步增長的,因為它們是增量改革的基石並要與新的增量成分共同構成結構性和組織性的增量。第二,增量改革的對象仍然是存量中的不合理部分,這些不合理部分以後必須加以改革、排除,因為它們是增量改革的直接障礙物。第三,對於兩岸關係來講,存在現實和將來雙方均無法產生交集的部分,其中在最終狀態下雙方無法產生交集的部分以後將本著妥協的立場加以化解、消融,因為它們間接影響著增量改革的進行速度並造成雙方關係的真空。第四,有一部分存量是不必去著意理會的,因為它們會因生命力的不足而自然消失,一些今天我們看來很困難的問題在以後也許並不需要花費大的功夫就化解了,變成不是問題的“問題”。總之,對於上述種種做法仍需要仔細甄別和處理,目前優先要做的乃是增加和存儲新的“增量”即兩岸關係中新的質與量,特別是發展新的體制性成分。增量改革的合理進行狀態和最終合理結果,是造成增量大於存量,新體制大於舊體制,新成分大於舊成分,造成新的有利的改革形勢。只有在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時,才能在不發生動蕩失序的情況下保障改革終極目標的有效達成,也才能不致使舊有的存量阻礙兩岸關係的順利發展和與國家統一目標的掛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