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鐫刻在厚重風土中的運河時光

http://www.CRNTT.com   2013-04-24 11:30:01  


故城縣故城鎮運河邊的釣魚人。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飛
把鐵船焊接在一起就成了運河上的浮橋。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飛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訊/故城縣,地處河北省東南部,隸屬於衡水市,隔著京杭大運河與山東德州相連,這條歷史長河也成為兩地之間的界河,所以這一帶的浮橋頗多。從陸路交通上講,故城距離德州武城縣只有半小時車程。運河兩邊的渡口很多,故城縣的兩個重要據點分別是故城鎮、鄭口鎮。1945年,故城縣政府駐地搬到了鄭口鎮,在大運河西側。和很多運河碼頭流傳的對繁華的比擬一樣,在農業時代,鄭口鎮因為商業發達經濟繁榮,有“小天津衛”之稱。現在看起來,它和北方所有的小縣城沒有什麼區別,塵土飛揚,風土厚重,但它和京杭大運河之間又有割不斷的聯繫。

  ■ 鄭口鎮的天際線還沒有長高

  故城流傳著一句民謠:“故城城不古,鄭口口不正,丁字頭,彎彎道,東頭大,西頭小……”說的是運河流經這裡的時候,曲折蜿蜒,並不是一條規矩周正的大河。一水隔兩省,河西是河北,河東是山東,兩岸的小碼頭特別多。“故城”,這個名字總讓人想起那句歌詞——“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仍守著孤城。”但從實際情況說,故城並不是一個古老的地名,它只是這條偉大運河上的一個小小渡口。

  故城縣的兩個重要據點故城鎮和鄭口鎮都是渡口。古時候運河上沒有橋,兩省百姓往來都借助舟楫之便,於是沿河一些主要村莊便有人做起了擺渡生意。關於鄭口鎮的傳說是,其中一鄭姓人的渡船最大,不僅能渡人,而且能渡車馬,因而名聲也最大;又因渡口往來人多逐漸形成大集市,附近人們來此趕集貿易,習慣稱之為“鄭家渡口”。再後來,人們嫌拗口,將“渡”字删掉,就叫成了鄭家口。近年,又將鄭家口進一步删繁就簡,幹脆直呼“鄭口”了。鄭口這個稱謂也逐漸成為一個地域的泛指,也就是現在的故城縣政府駐地。

  這是一個體量很小的北方縣城。公共汽車是繞城的小面,隨叫隨停。沿街有各種山寨的店鋪招牌,一雙美腿打扮入時的姑娘走在街上,特別惹眼。

  這個小城也有浩蕩的歷史背景,京杭大街是縣城的南北主幹道,仿佛能夠延伸到遙遠的地方,讓人展開一段遼闊的想象。越往運河方向走,就能感受到它昔日繁華的痕跡,從軸承到絲網,從五金配件到拉貨裝載……沿著運河從南到北,經常能夠看到舊時碼頭時光留下的類似業態,還有一種類似的氛圍:油膩、黯淡、塵土飛揚。

  鄭口鎮的天際線還沒有長高,運河沿岸能夠看到幾個特別惹眼的仿古尖頂,這曾經是鄭口鎮的地標建築——運河路東陽市場,馬賽克的牆體,又在上面安放上一個中式的寶蓋樓,中式挑檐。這並不是一個敞開的市場,更像是一棟辦公大樓,當地人流傳說,上世紀90年代縣政府經常在樓上召開重要會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