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建築為何能抗震

http://www.CRNTT.com   2013-04-27 10:32:38  


 
  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往往是天氣預報,地震預報則是其中重要環節。2008年6月14日栗原發生地震前,日本地震局提前10秒做出了預警,並在公共電視台NHK中播出,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在地震預警上有兩方面的特征:一、定期預警地震,雖有時不准或漏報,但整體上令人滿意。據專家說,大的地震相對容易預測,小的比較困難;二、有了預警,還要及時向公眾發布信息。比如栗原地震,從預警到播出只用6秒鐘,這就要求地震部門和電視台配合非常默契。各大型公共場所都有專用的地震預報廣播,比如大的商場超市,經常會播出“多少分鐘後會發生×級地震,請大家迅速撤離”。所有日本人都很熟悉預警前固定的“提示音樂”。它與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關,此刻,人不可能不認真。

  “預警”不過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全民日常的安全教育。

  中國玉樹地震發生後,中國媒體人向我咨詢日本人是怎麼搞預防、災後重建和防災教育的。我說:“其實很簡單,做防震教育不要印很多教材,亂花納稅人的錢,只要各學校能堅持要求全體師生做好實際的演習訓練即可,投入很少,回報很多,對師生們的幫助卻很大。”

  日本的學校每個學期都必須搞一次避震演習。所有教師從學生時代起,就接受過很多次避震演習。因此,實際遇到地震時,他們知道該如何做,正確的步驟是什麼。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12年下來,我們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災訓練,從未接觸過任何有關灌輸理論的教材。通過不斷的演習,讓我們明白了,在自然災害發生時,人與人的協調與配合最為重要。

  演習時,首先應立刻戴上安全頭套。所謂安全頭套,就是平時凳子上的坐墊,但經過特殊設計,在發生晃動時,立刻將它扣到腦袋上,以保護頭部。然後迅速躲藏到安全的地方,等晃動停止後,在老師的統一帶領和班長的積極引導下,迅速離開教室。在那樣的緊急時刻,日本人對秩序的尊重發揮到了極致,它是潛移默化而根深蒂固,不是簡單依靠理論或一次性灌輸性教育獲得的。

  按政府規定,所有學校建築物必須在樓外安裝臨時樓梯非常樓梯,教室裡要有緊急出口非常口。哪個班走哪條線路,都事先規劃好,以避免地震發生後出現擁堵、混亂、無序等狀況,這樣可以保證每個老師和學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離。撤離後的師生,最後到一個固定的場所,學校操場或大廣場等,按每一個班級排隊,班長點名確認後,迅速匯報給班主任,班主任陸續匯報給副校長,副校長最後匯報給校長。

  家庭對災害的準備也極為重要。雖然父母很少告訴我遇到地震該怎麼做,但從他們日常行為和生活方式中,早就了解到應該如何應對地震,真的發生,該怎麼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