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什麼反對“能改善空氣質量”的PX

http://www.CRNTT.com   2013-05-09 11:21:11  


 
  這樣的評價可謂抓住了要害。“大家的事情大家說了算”,這是常識。但是長期以來,“大家的事情”總是被政府強行包辦,官員的意見“一家獨大”。

  而且政府包辦的方式抑制了“大家說”的渠道和“大家說”的訓練。今天真要讓“大家說”,也容易搞成一盤散沙,國外類似問題中起到主導作用的民意代表在我們這里是缺失的,理性辯論的氛圍也是缺失的。

  政府包辦的方式還導致信任的破壞。不但政府部門的話不被信任,企業和媒體被看作政府的附庸,說的話也沒人信。

  政府包辦的另一弊端是,把本該發生在民眾與民眾之間的博弈變成了官民博弈,徒增官民對立。PX這種項目,選址附近的居民抵制是正常的,但它也應該受到小煉化廠附近居民的支持,本來民眾與民眾之間是可以進行博弈的,但是政府把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結果成了所有民眾幾乎一致與政府部門對立。

  如果借此對項目上馬機制進行改革,也算“壞事變好事”

  之所以把“PX受阻是多輸”限定於“一定角度”,是因為看待PX事件還有其它視角。比如,如果能借此對政府包辦的模式進行反思,痛下決心進行改革,那麼PX的一時受阻卻能催生頑疾的醫治,對國家和社會大有裨益。至於怎麼改革,不缺高論,關鍵在於改不改。

  ■ 同時各界都應該反思自身

  不能因為有個“罪魁禍首”頂著,其它方面就可以借機不負責任

  知名學者劉瑜說過:不好的制度有個壞處,就是人人都可以過不負責任的生活——因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在PX事件中,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典型的例子就是媒體對“PX項目改善空氣質量”的報道。這篇新聞原標題是《四川石化項目的大氣影響究竟如何》,內容是企業環保負責人回答社會關心的一些問題,本是企業想借此與民眾溝通。但標題先被改成了很容易讓人誤解的《四川石化:彭州PX項目對改善成都空氣質量有積極作用》——雖然文中確有類似的話,但是看看原文就知道這樣脫離語境拿出來意思全變了。然後有媒體又刻意將之與“蒼井空自稱是處女”並列,強化人們對新聞原意的曲解。這種處理把媒體本該遵循的實事求是變為嘩眾取寵,客觀上破壞了溝通、激化了矛盾。

  □ 結 語

  父母常以“我們都是為你好”為由替子女包辦婚姻,事後經常證明父母是對的。但仍然少有子女喜歡婚姻被包辦,婚姻自由也被寫入我國憲法。理解PX的問題,不比理解婚姻自由更難。

  (來源:騰訊新聞評論《今日話題》2013年5月9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