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再難也應堅持把調結構放在優先位置

http://www.CRNTT.com   2013-05-17 08:30:41  


當前中國經濟複蘇進程確實比較緩慢,但總體上仍處於緩升通道。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訊/從一季度經濟數據開始,一系列低於“預期”的數據叠加在不斷放大市場悲觀情緒,市場對經濟復甦前景的預期也開始轉向,並引發市場調整。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再次回落,經濟復甦動能持續較弱再次引發市場普遍擔憂。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達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宣宇文章稱,事實上,一季度的經濟增速仍高於去年二、三季度。當前經濟復甦進程確實比較緩慢,但總體上仍處於緩升通道。若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市場情緒落差較大進而明顯強化對經濟前景的負面判斷,其實是預期被抬高的緣故。

  儘管市場對2009年4萬億刺激計劃的實效爭論不休,但市場似乎還是習慣於“刺激型”的政府幹預模式:只要經濟景氣度下行,就認定政府將會啟動規模性刺激政策。殊不知,在新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政府調控邏輯正在發生變化。

  文章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結構性失衡的嚴重性已無需贅言。在低價值鏈分工和成本壓力(環境、資源和人)急劇增加的倒逼機制和國際產業轉移升級的大背景下,在國際國內還存在一定有利條件和回旋餘地的前提下爭取主動權(“中國製造”仍具比較優勢,勞動力供給缺口有效減緩就業壓力),避免坐失良機導致積重難返,是當下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其實,政府宏觀調控思路的轉變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已有明確表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等等,無不都在淡化經濟增長速度,突出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務實增長理念。在新的經濟背景下,本屆中央決策層已將短期經濟增長放到長期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視野中,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氣魄統籌當前與長遠,不會為了一時一地的短期指標而損害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