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鄧文迪成功學”是一種毒藥

http://www.CRNTT.com   2013-06-24 14:48:23  


 
  事實上,鄧文迪的成功是“中國”女人無法想象的,她是一個“跨國”女人。離婚消息傳來,有本地媒體以“默克多終於兵敗中國”為題評論之。一方面,鄧文迪的聲名,的確隨新聞集團日益壟斷全球傳媒版圖而遠播。另一方面,吊詭的是,沒人把默克多跟上一任太太的婚姻看成他“進軍美國”的勝利或失利,鄧文迪這個女人卻作為符號成了中美商業利益交換的中間物—“中美共治”的想象之下,出於外部資本攻城略地的恐慌,許多人終以女性和性別議題來偷渡國族焦慮。

  儘管如此,鄧文迪的成功從哪個角度看都與女權無關:她既沒有打破職場傳統的性別結構,其“上升路徑”也沒有給其他女性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考和行動資源—對那些不以性、婚姻和生育作為“上升”手段的女性而言,尤其如此。鄧文迪數十年孜孜不倦、夢寐以求並且最終獲得的,也是一紙離婚訴狀可以瞬間收回的。即便新聞集團“竊聽醜聞”後,英國議會聽證會上護夫心切的一巴掌,也只不過是冰冷商業帝國的柔性點綴,無法撼動慣性巨大的、由男性控制的傳媒業,更無法撼動“子承父業”的男性傳統。

  在這個時候,討論默克多給出的離婚補償8億美元還是10億美元,實際上罔顧了更大的結構問題,這就是無論貧富,面對女人個體挑戰的“野心”,男權從不會坐以待斃:王國一早規定了由男性長子來即位,而公共領域給女人的選擇並不多。僅以傳媒業為例,國際女性媒體基金會歷時兩年,對全球60個國家的逾500家新聞機構進行調查後發現:73%的媒體高層管理職位都是由男性擔任,女性只占27%,新聞記者中女性只占36%。我們聚焦於女人或男人的個人經歷、聚焦其作為個體的成功或失敗,不如討論文化、政策和法律制度是否為女性和男性獲取成功創造了同等的條件。

  當作為整體的男性和女性尚未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時,我們是萬難苛責於個人的。假如你不認為默克多離婚是一個男人的失敗,那麼,有什麼理由把鄧文迪的暫時失意看做一個女人的失敗,甚至是強勢女人“應得”的“報應”?

  作者系青年學者 女權主義研究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