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地產調控

http://www.CRNTT.com   2013-08-12 08:38:56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訊/8月5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專題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很顯然,這個表態是對時下熱議的房地產政策是否轉向的針對性回答。在此之前,由於新一屆政府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上鮮有表態,因而引發了外界關於房地產調控未來走向的猜測。

  南方都市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光遠文章稱,任何一個公共政策,評價其優劣,不外乎三點:科學性、有效性以及是否具有民主公開的程序。自1998年房改啟動以來,以行政調控為主的房地產政策已經延續了10多年之久,拋開公共政策的程序不論,單就科學性和有效性而言,過去的調控政策可謂完敗:

  一是就科學性而言,以行政調控為主的措施一方面沒有尊重供需規律,一味地以價格的漲跌作為調控政策的主要目標,而很少考慮在房地產市場化過程中,住房的供需平衡要經歷很長的過程。過去10年,房地產市場的基本面就是供應的嚴重不足和需求的旺盛,從而導致價格的上漲,在供需矛盾尖銳的情況下,抑制過度投資投機是對的,但如果僅僅以價格作為調控目標,則無異於只去控制溫度計,而不去給身體降溫。另一方面,中國房地產市場化伊始,房地產市場的地域性特征就極為明顯,任何一個城市,房地產的市場結構和推動房價上漲的邏輯都不同,但10年的調控,卻對全國採取一刀切的手段,對所有的人都用一種藥,而沒有針對特定的市場,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政策的科學性可想而知。

  二是就政策的有效性而言,過去10多年,房地產政策總的目標可以概括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一個市場是否健康穩定,首先要看價格是否穩定。很顯然,就價格的表現而言,一方面表現為價格上漲過快,過去10年,全國房價幾乎普遍都漲了10倍以上,這用任何一個指標來衡量,都是不健康的,另一方面,房價幾乎呈現一邊倒的上漲,除了極個別的年份,在價格上單邊上漲的市場肯定是一個病態的市場。同時,由於調控政策本身缺乏持續和執行力,以及政策背後複雜的博弈。幾乎每一次調控,無論多嚴厲的舉措,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短暫的低迷是為了迎接更猛烈的爆發,政策的信譽在市場面前徹底破產。甚至到後期,調控政策幾乎成了市場的反向指標:調控政策出台之際,則幾乎意味著房價再次吹響上漲的集結號之時。以上屆政府最後的“國五條”為例,政策一出台,就引發了恐慌性的購買,從而催生了在實體經濟低迷情況下房地產市場的又一次大漲行情。如果說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又一次大漲的話,“國五條”無疑功不可沒。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在執行“國五條”的所有城市中,北京市的細則無疑是最嚴的,態度無疑是最堅決的,但在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北京市以16.7%的漲幅高居第一,這無疑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