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380億元造“新阿房宮”值得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12:06:38  


 
江德斌:花380億元造“新阿房宮”值得嗎

  2013年08月09日11:17來源:東方網 作者:江德斌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唐代詩人杜牧筆下的《阿房宮賦》描述的“天下第一宮”近期引起輿論關注。古都西安計劃投資380億元再造“新阿房宮”的消息令許多人擔心,拆舊建新的阿房宮是否又會成為一個燒錢的形象工程?抑或是借遺址公園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最終會對阿房宮遺址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據8月8日新華網)

  從秦始皇時代開始建,直至秦朝滅亡,耗費數十年光陰,無數人力財力,阿房宮尚未全部建成,最終湮滅於歷史的塵埃裡,阿房宮也成為秦朝暴政的象徵,並被視為反面例子載入史册。如今,西安計劃投資380億元再造一個“新阿房宮”,對阿房宮遺址加以保護,並打造出國際一流的文化旅遊產業基地。投資規模和項目規劃都可謂之大手筆,西安的雄心壯志可以理解,然而,數百億元建“新阿房宮”是否值當呢?

  近些年來,各地歷史文化名城熱衷於重建古城,諸如大同、開封、西安等地,都推出了大規模投資計劃,動輒就是數百億元、數千億元的大手筆,令世人為之震撼。當然,地方政府搞大規模投資,並非僅僅是為了所謂保護文物,更多是看中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從而在大拆大建的過程中,借機撈取政績和利益。

  從西安的規劃即可看出,北京首創將先投資30億元改造占地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使之成為西鹹新區標誌性區域;然後將以遺址公園為核心,打造占地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遊產業基地”,產業基地首期投資20億元。顯然,“新阿房宮”所涵蓋的範圍很大,並非單純的遺址保護區,或者說阿房宮遺址只是個招牌,投資重點實際上是文化旅遊產業基地,以及未來的相關配套設施。

  由此可見,“新阿房宮”操作模式與之前的“曲江模式”類似,都是圍繞原有文物遺址開發,打造旅遊文化產業鏈,在吸引遊客觀光、提升名氣之後,再獲取土地升值的收益。這一套路早已玩得泛濫成災了,各地基本上都是按照此種模式操作。雖然表面上看重建古城受益很大,可以推動地方經濟增長,改善城市環境,吸引遊客等等,但其副作用也不可小覷。由於投資規模過大,項目負債率過高,回報前景不容樂觀,只有依賴相關商業項目增值。

  而且,各地投資重建古城往往都是政府強力主導推動,並未徵求過市民意見,項目規劃過於理想化,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過度依賴房地產,拆遷糾紛太多,以至民怨甚大。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改變思路,重視市民的切身感受,多與市民溝通下,維護好現存文物,共同探討文物保護發展的方向和模式,盡可能讓更多市民從中獲益,而非花巨資建假古董、假文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