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380億元造“新阿房宮”值得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8-13 12:06:38  


 
投380億開發阿房宮遺址是殺雞取卵
 
  2013年06月26日09:06 大河網 評論員 西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先人們總結出的“資源價值學”。在資源的利用上,過去是賴以生存的山民、漁民,如今,最充分的資源利用者是城市。

  繼唐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之後,享有“世界最大宮殿基址”盛譽的西安秦阿房宮遺址也打開了商業開發的“潘多拉魔盒”。昨日,媒體報道說陝西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將攜手北京首創380億打造阿房宮人文旅遊產業基地。當然,也有說法為“建設成國家級遺址公園”,無論怎麼叫,西安在開發利用老祖宗的“遺址價值”上,又展示了令其他城市羨慕的大手筆。

  但是,與新城主政者喜形於色的表情不同的是,不少文物保護專家投注的是關切和憂慮,因為有前車之鑒擺在世人面前: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和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在被包裝成一個旅遊景區以後,遺址公園的周邊區域已經成為高檔房地產項目的扎堆之地。過度商業開發,已經對這些國家頂級甚至世界級的大遺址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據西安當地房地產開發商披露,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周邊5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內,就有多個房地產開發商的“百畝大盤”,開發前後,該區域房價從4000元/平方米左右飈升到10000元/平方米左右。而且還在漲。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也存在類似的過度搬遷和過度開發。

  從唐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再到秦阿房宮遺址,西安延續了一以貫之的公園建設先行、周邊開發後續的保護和開發模式,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大規模、大手筆通過運作所謂的遺址項目,讓周邊土地迅速升值,然後推動房地產開發和旅遊產業升溫,給地方城鎮化發展和經濟繁榮帶來的急速效應,是地方政府所樂見也是所期待的。在此衝動下,那些文物專家的憂慮就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了。

  當然,當地政府也講保護,但他們的保護離不開“利用”兩個字:“東方大遺址保護範例即整體保護、系統展示、合理開發、有序利用。其中,一個重要的思路就是把城市功能和生態休閑功能與大遺址保護完美結合起來”。這即所謂的“保護性開發”。顯然,地方的“保護”和專家的“保護”不是一碼事,後者的觀點是,建遺址公園,不是對遺址的蠶食,不是建游樂園。這裡的主角只有一個,就是遺址。

  保護性開發之風,正彌漫在當下所有保留古城遺址資源的城市。打開網頁,讓人咂舌:南京將建逾百公頃明故宮遺址公園;廣州南越王宮遺址露臉,將建中國第一考古遺址公園;河北“元中都”要建“遺址公園”;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公園開工;吉林敦化古城遺址公園項目啟動……

  大大小小的遺址開發,淪為地產開發,構成“保護性開發之憂”。縱觀近幾年地方政府主導的所謂遺址項目,最終結果都是將一個個人文綠地開發成了特大型的房地產富集區。有的還幾經反覆。這樣的折騰,遺址還有原生態嗎?

  唐代詩人杜牧在著名的《阿房宮賦》中寫道: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用到大遺址命運上,也可謂“毀遺址者"保護"也,非荒置也”。借保護之名行開發之實,是我們一些城市在城鎮化道路上的殺雞取卵。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