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民進黨趁機搏懵大玩混淆概念遊戲

http://www.CRNTT.com   2013-08-28 09:23:51  


 
  其二、是在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結束後,馬英九繼續留在大陸,改以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在上海到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這已不是國際場合,而是在“一個中國”的架構範疇之內。

  為何“習馬會”要籍著“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之機來實現,並分“兩步”走?這是因為,除了出席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機會之外,馬英九在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九日卸任“總統”職務之前,要踏足大陸,都將十分困難。民進黨堅持馬英九必須以“總統”的身份登陸,而不能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否則就是“自我矮化”、“侮辱國格”,但北京肯定是不會接受的,因為這事關必須維護“一個中國”原則的大局。而馬英九以“中華台北經濟體領導人”的身份登陸,就完全符合“APEC”的慣例,民進黨雖然仍然並不滿意,但也不好激烈反對,實際上林俊憲昨日就沒有再提否定“經濟體領導人”的話題;而這也並不涉及“國家定位”,北京應是可以接受。

  實際上,“APEC”為了使得在成員領導人會議的層次上保證包括台灣在內的全體成員都能出席,就刻意降低政治性,各個成員體都是以“經濟體”的名義參加,出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也不以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的身份,因而會場上也不懸掛與會國家的國旗。另外,根據“西雅圖模式”,台灣地區派遣的代表是得到東道國邀請並經過中國政府同意的經濟界高層領導人。由於其他成員體出席的領導人自然也是本國或地區的最高經濟領導人,這就解決了領導人身份的爭議。

  其中的關節點,是所有的主辦國,在台灣出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人選上,都必須首先徵得北京的同意。具體流程上,是主辦國要求台灣地區提出出席會議的人選名單,收到名單後徵詢北京的意見;北京同意的,即由主辦國發出邀請書;北京認為不符合“西雅圖模式”的,就由主辦國與台灣交涉,直到北京認可後,正式發出邀請書。

  由此可見,關鍵是在於北京的態度,亦即北京牢牢掌握台灣方面出席人員的主導權。而當輪到中國主辦年會,亦即由自己決定台灣出席年會的人選時,就大有文章可做,邀請馬英九以“中華台北經濟體領導人”的身份出席。倘輪到其他國家主辦時,再恢復以往的慣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