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專訪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

http://www.CRNTT.com   2013-08-29 14:17:54  


叙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認為,“自認無知”是人類從古至今最大的智慧,“每個人都不了解自己,不是災難,恰好是人的幸運”。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訊/阿裡.艾哈邁德.賽義德.伊斯比爾(1930年1月1日-),筆名阿多尼斯,敘利亞著名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畫家,迄今用阿拉伯語共寫作出版了20多部詩集與論文集。上海《外灘畫報》記者日前對阿多尼斯進行了專訪:

專訪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
 
  四年裡第四次,前度阿多尼斯今又來。83 歲的他仍舊是老農民一樣淳樸的打扮,緩慢地答覆無聊的群訪問題,還禮節性地表示“受益良多”。阿多尼斯目前旅居巴黎,之前在黎巴嫩、美國、瑞士都有過居留和任教。詩人天生就該是世界主義者,對於一個從十幾歲起就疏離於宗教和國家認同的詩人而言,世界主義是他的必由之路,也是詩歌的報償。

  “阿拉伯詩人”這個頭銜很怪異。一方面,常識告訴我們,阿拉伯世界的文學都是宗教文學,似乎再才華橫溢的詩人,所做的事情也無非是給宗教教義作注腳;另一方面,我們又會猜想,阿拉伯世界如果真出了一個逾越於宗教界域之外的詩人,他是不是會特別容易得到西方的重視而輕鬆成名。10 年前的一篇阿多尼斯與楊煉的對談裡出現了北島的名字,文中阿多尼斯批評北島,說他跑到西方去推銷自己的“流亡”身份,那麼他自己呢?他不是也寫了大量的政治諷刺詩,不是也曾因政治原因而被敘利亞作協開除?身份有時是資本,有時是枷鎖,一切都取決於身份中的自己,是不是敢於永遠同它保持批判的距離。

  阿多尼斯是得獎專業戶,至今他已經拿了三四十個獎,其中包括中國給的兩個,最近給了一塊玉,據說價值二三十萬元。他的詩集在阿拉伯世界和西方都很受歡迎,在法國和意大利銷量尤其好。不過他在受訪時說,自己的拼貼畫帶來的經濟收益還超過了詩歌。他此次來上海,帶著一批拼貼畫作在民生現代美術館展出,畫展定名為“白晝的頭顱 黑夜的翅膀”。顯然,人們對圖像的興趣要超過文字,也知道繪畫比詩歌更能掙錢。開展前半小時,阿多尼斯便當著眾人的面講了這些作品的來歷。他說,它們在阿拉伯世界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嘗試,就連“拼貼畫”這個名字都取自法文。他還特別強調,做這些東西是他閑來的小愛好,言下之意是“認不得真的”。不過,媒體還是逼迫著詩人闡釋這些作品的意涵,於是阿多尼斯只好坦白,儘管一直寫詩,但還是有太多想不清的東西,這才付諸剪剪貼貼聊以探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