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自貿區在倒逼保稅區加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3-09-18 08:02:15  


  中評社北京9月18日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已進入倒計時。按照中央部署,上海自貿區是比中國現有特殊經濟區都要開放和靈活的特殊經濟區,是新一屆政府向國內外釋放的最重要的經濟政策信號。從中央的決心和行動看,上海自由貿易區開放領域涉及金融、航運、商貿、服務、文化、社會服務六大領域,將探索面向國際的外匯管理,金融制度創新,這是以開放來倒逼、推進中國深層改革的重大戰略。

  上海證券報發表崛起戰略研究聯盟秘書長、研究員王大賢文章表示,從更大角度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創設,關鍵在上述各大領域的改革突破,可為全國提供極大的示範與指導意義,遠非僅為一地發展提供制度紅利。這也是中央一直強調上海自貿區的試驗實現“可複制性、可推廣性”的目的所在。由此,保稅區的新一輪改革也應迅速提上議事日程。

  文章分析,中國各類保稅區設立迄今已有20餘年,截至去年底,各地共設置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跨境工業區多達六類保稅進出口區110個。各類保稅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均能開展國際貿易、倉儲物流、加工製造等業務;保稅物流園區可開展除加工製造外的國際貿易、倉儲物流等業務;出口加工區與跨境工業區基本一致,主要從事加工貿易及相關業務。與自由貿易區更多偏向於服務業及金融業的深度開放不同,總體來說,保稅區主要是針對貨物貿易採取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土地優惠、進出口關稅優惠等。

  當前,多年來在運行中積累的不少問題正制約著中國各類保稅區的發展步伐。譬如:各地保稅區發展狀況、優勢產業、發展方向千差萬別,現行政策制定立足共性,“一刀切”式的措施與各區域個性化需求的矛盾日益凸顯;出口加工區只能從事保稅加工業務,保稅物流園區只能從事保稅物流業務,保稅業務被一分為二,單一型保稅區內產業鏈與供應鏈不配套的矛盾顯現;二線管理偏嚴,海關一直將境外與保稅區之間視為一線、保稅區與境內其他區域之間視為二線,進口貨物進入一線則寬鬆管理、無需完稅,進口貨物進入二線就嚴格管理,必須完稅;保稅區外匯管理辦法一直未有大的調整,區內貨物貿易外匯管理已滯後於區外管理;海關進出境備案情況未與外匯局貨物貿易系統對接,區內企業資金流與物流數據不匹配,以至統計數據失真;質檢、外匯、工商等部門囿於為海關政策配套,難以真正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保稅區內企業外匯收支便利性有待提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