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自貿區肩負提升全球價值鏈中國競爭力使命

http://www.CRNTT.com   2013-10-10 08:44:32  


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是中國出口貿易的龍頭之一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訊/上海自貿區(FTZ)不僅是對外新一輪開放的新戰略,促進投資、貿易、金融便利化,更肩負著中國更深層次參與全球價值鏈,提升全球價值鏈競爭力的歷史重任。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張茉楠文章表示,未來10年的全球競爭,將是價值鏈的競爭,這將決定未來中國經濟的命運。面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浪潮,以及國內傳統比較優勢的流失的現實,中國必須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推動貿易結構和產業結構全面升級。

  文章分析,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是中國出口貿易的龍頭之一,由於中國加工貿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過度依賴進口,形成了研發和營銷“兩頭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貿易的國內價值鏈過短,對配套產業的帶動作用不足。因此,上海自貿區所承載的使命還體現在:首先,盡快提高加工貿易料件的本地化率,加快零部件、原材料在加工貿易中從上游企業向下游企業的傳遞速度,提高加工貿易與國內原有產業的結合度;其次,培育並強化參與加工貿易的企業的自身優勢,促使跨國公司將更多的設計、生產、流通和服務環節放在中國,優化母子公司之間的分工關係,促使加工貿易由單純生產向綜合服務和全球運營方向轉型;最後,按照“十二五規劃”延長產業鏈,提高增值含量的要求,在促進內外資加工貿易協調發展的同時,加強加工貿易產業分類評估,明確並細化禁止、限制類產業目錄,建立准入退出機制,通過財稅、金融、品牌認證等手段加大引導力度,積極培育核心競爭力。

  近10年來,隨著中國市場在全球影響力的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希望在上海設立亞太區總部甚至全球事業部總部、全球性研發中心。上海在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集聚方面,正處於歷史性的戰略機遇期。特別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擴內需政策正進一步激發國內市場的增長潛能,為逐步提高的勞動力素質和相對完備的配套能力,為吸收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外商投資創造了相對充裕的條件,而跨國公司將全球戰略重心從歐美市場向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區新興市場轉移的趨勢也日益突出,這帶來了整個價值鏈的轉移。截至去年9月底,上海已累計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93家,成為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集中的城市。無疑,上海自貿區將肩負如何進一步吸引全球高級要素向中國集聚的“窪地”角色。因此,上海自貿區除了在財稅、金融、貿易便利化政策之外,還應在全球主要出口市場設立相應的貿易促進機構,為企業搭建國際貿易網絡,提供綜合性服務平台和境外貿易合作區建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