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爭取創造更多更高層次的“澳門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10-13 07:40:09  


10月6日,習近平在巴厘島會晤蕭萬長。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訊/在印尼巴厘島“APEC”場域的“習蕭會”上,不但是首次由國台辦與“陸委會”直接聯繫相關事宜,淡化過去黨對黨色彩,回歸政府制度面運行,而且還實現了作為非經貿官員的“陸委會”主委直接參與“APEC”兩岸領袖會面,突破了過去沒有現任主管大陸事務官員與會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短暫自然互動,並以官銜互稱,體現兩岸正視現實,對未來兩岸常態互動有重要意涵,為未來“習馬會”及進行兩岸政治對話,進行了成功的探索並打開了大門。

  為此,台灣不少學界朋友對筆者指出,這是“澳門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垂範及推廣。實際上,在不久前澳門特首崔世安會見“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時互稱官銜,固然是澳台關係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更是海峽兩岸為未來的雙方官員進行直接會面作出試探,從而為未來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負責人見面時互稱官銜打好基礎。由於崔世安與王郁琦的互稱官銜獲得正面良好反應,連民進黨也不表反對意見,使得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機構及其負責人信心大增,因而才有巴厘島上張志軍與王郁琦的互稱官銜。這也獲得台灣島內極為正面良好的反應。延而伸之,推而廣之,就將為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尤其是實現“習馬會”,提供良好而又具有極高參考價值的啟迪模式。

  這是澳門再一次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也是“澳門模式”的“升級版”,從單純的推動兩岸人民的交流、往來,上升到推動兩岸政治接觸及交往,以至是政治對話的層次。

  實際上,澳門向來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創造了多種“澳門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一九九五年的“澳台航線”談判過程中,所創立的“政府主導,民間協商”的談判模式,及“澳航”所執行的“一機到底,飛航兩岸”的兩岸間接直航模式。此兩項模式,成為後來港台航約續約談判,及香港“港龍”航空公司也採“一機到底”模式飛航兩岸,以及澳台航約續約談判的範例。澳門航空公司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特殊性,以“換班號、不換飛機”形式提供的“一機到底”空中服務,使到來自海峽兩岸的轉機旅客只需要攜帶隨身行李,在澳門國際機場停留三十分鐘左右,辦理簡單轉換航線手續,即可飛往目的地。這種服務模式,大為方便了往來海峽兩岸的旅客,在溝通兩岸交流及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後來“港龍”在香港國際機場也採用了這種“換班號、不換飛機”的“一機到底”方式。在兩岸尚未實現直接通航之前,發揮了重大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