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紙媒沒落是全社會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3-10-11 11:15:30  


 
  不做新媒體是“等死”,做新媒體是“找死”,怎麼辦呢?這可愁壞了眾多大佬,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有一點是獲得很多認可的,那就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已經結束,不能再搞原創內容了。新技術讓所有人、所有機構都成為了內容生產者,門檻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低,我們這些專業的內容生產者,已經沒有什麼核心價值了。

  如今大家更看好什麼呢?是所謂的垂直媒體,即首先構建用戶關係,然後根據用戶需求重組內容生產。也就是說,先有特定客戶群,然後圍繞這個客戶群提供主題性、個性化的內容產品與活動產品,形成BtoB、BtoC等服務產業鏈。比如高端旅遊業,比如銀行與地產公司的客戶會員組織。

  這是什麼樣的內容服務呢?無非是聚合、加工、再傳播,願意花點錢的買版權、做眾包,不願花錢的,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又是什麼樣的活動服務呢?無非是將媒體的銷售部門變成公關公司。定制傳播、整合營銷,這些曾經被媒體人不齒的、最最傳統的東西,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最最先進的模式。

  本文開頭所說那位友人,在這條路上已經摸索了很多年,手段也高明很多。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如今已經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從生存的角度講,這是沒錯的;從生意的角度講,也是靠譜的。對於媒體投資者來說,做一個聚合平台,上市圈錢才是最高成就,減少原創投入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如果我們面前只剩下一堆垂直媒體,這個社會將會怎樣?如果我們拋棄了高品質報刊(包括電子新聞機構),只用微博作為新聞來源,這個世界還會正常運行嗎?

  一個只有“私器”而沒有“公器”的社會是不可思議的。無論使用什麼介質,這個世界仍然需要高品質的媒體,需要它們提供準確、平衡、高成本的報道和先進的思想觀念。它應該是新聞倫理的守護者,是現代文明的傳播者,是斷裂社會的粘合劑。支撐這一切的,除了更完美的載體、更堅定的資本,還要有足夠的專業主義精神。而專業主義精神的衰退,可能是我們這個行業的最大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