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教授為何熱衷為“官博”抬轎

http://www.CRNTT.com   2013-10-23 11:47:44  


 
  季建業的落馬和他此前的學術不端行為的曝光一定讓一些人士和機構感到尷尬。然而,如果有關的高校和人員在季氏追逐“學術”身份的過程中與其存在利益交換,那就必須啟動相應的行政問責。

  季建業案照出了當下扭曲的權力生態和失範的學術風紀。高校也好,學術也罷,如何在權力面前卓然自處,值得深思。

【新聞鏈接】南京原市長季建業涉嫌抄襲論文 塑造自己成博士後官員(2013年10月22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薛雷 孫靜)
  
  導讀:2011年1月9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725會議室,該校法學博士後研究者季建業的出站報告順利通過評審,包括其合作導師在內的5名評審,均是當今法學界的大腕兒。會後,春風得意的季建業眯著笑眼,與評審們合影。

  現場記錄顯示,專家一致認為,“出站報告的視野廣闊、觀點新穎、資料翔實、論證得當、語言流暢、寫作規範,所提對策建議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可行性,對於農民基本權利保障和農地保護實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

  兩年之後的本月17日早晨,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證實這名擁有法學背景的省部級高官,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季成為十八大後第十位落馬的省部級高官。伴隨其政治光環的褪淡,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學位與官員身份的曖昧等問題卻如陰影開始顯形。從黨校幹部班的學員到法學博士、做名校博士後,官員如此旺盛的“學術追求”,引發公眾遐想。這似乎也成為不少官員落馬後的一個既定規律。有學者對此一針見血:季的學術之路不是個例,權力入侵學術領域在當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而由此造成的學術腐敗等一系列問題早該值得我們反思。

  ■ 身居高位不誤讀博

  季建業在仕途上曾是一名高調的官員,在學術上亦是如此。

  其履歷顯示,早在昆山市任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時,季建業就開始了他的“學術”追求之路。1996年至1998年,季在蘇州大學行政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據該校負責研究生工作的某負責人介紹,“課程進修班”只是提供給學生研究生的課程,畢業後並不授予學位。不過一年之後,季就正式進入蘇州大學法學院,成了一名正式的在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憲法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