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自貿區激發金融監管理念根本性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13-10-27 10:10:50  


 
  文章指出,在風險控制和業務發展之間如何尋求平衡,是監管創新必須面對的課題。如此看來,這次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應該是個極好的契機,能讓金融監管從理念上來一次根本性的變革,以適應中國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求。

  另外,互聯網催生的金融跨界,也使得混業經營的格局變得更加複雜。

  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規模接近25萬億,而2013年上半年理財產品的規模就達到了24萬億,爆發式增長的理財規模背後,是銀行和信托、券商及其他第三方機構的緊密合作和相互滲透。

  2012年7月,保監會推出《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此後又下達了《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給險資參與投資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和信托產品打開了一條合法路徑。2012年9月、10月,證監會相繼頒布新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基金從此不僅可以投資上市企業證券資產,還開始參與實體資產投資。各類金融監管機構的政策鬆綁,使得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競合關係更加複雜,銀行、證券、保險及信托,各類資金在資產管理和委托理財的業務池子里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13年6月末,信托資產規模達9.45萬億,增速在各類金融業務中遙遙領先,充分體現了混業經營和跨界滲透的威力。

  當然,催生中國影子銀行快速發展的,還有那些五花八門的局外之手。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通過他們自己的平台、渠道優勢,相繼推出了“餘額寶”、微信支付、百度理財,甚至連蘇寧這樣的零售商也都開始涉足基金銷售等理財業務,且不說還有上百家銀行卡收單機構以支付服務商的名義,向大大小小的零售商戶提供著各種期限不同、金額不一的信用貸款。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支付安全性的提高、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增強以及征信系統的完善,有越來越多的借貸雙方會以各種方式越過信用中介,在信息技術所支撐的雙邊平台上實現自主交易。在這股浪潮下,金融無所不在,金融已經不再是金融機構的特權了。

  文章認為,面對這樣的大趨勢,監管模式的變革已經勢在必行。如何從規則性監管模式向風險性監管甚至原則性監管模式轉變,是監管創新繞不過去的新課題。今年8月15日,國務院正式同意建立央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並授權該會議作為中國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機制,同時也作為“交叉性金融產品、跨市場金融創新”的協調機制,並在這個機制下實現“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的協調”。

  不管怎樣,現在至少不同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機制是有了,但這離混業經營的監管制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那麼,下一步的金融監管創新,究竟是政策引領還是法治護航?這不僅關乎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能達到怎樣的深度,同時也關乎中國金融業創新的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