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中全會圍繞經濟三大亮點

http://www.CRNTT.com   2013-11-14 08:38:50  


  中評社北京11月13日訊/11月12日,新華社發布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公報引起全球關注,是因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人口最多的大國,未來到底向什麼方向前進,經濟是否能夠在改革與穩定間取得平衡,既關係國人福祉,也關係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評論員葉檀文章分析,此次公報圍繞經濟改革,有三大亮點。第一,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公報強調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強調了法律規範的重大意義。公報指出“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從這一圓心出發,未來中國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金融資源,都會向市場化的目標前行。不少人疑惑未來房地產市場為什麼沒有著墨,相信會有細則出台,既然由市場主導,政府通過稅收與貨幣改革激勵機制,遠離市場定價機制,做好保障房供應,其他的交由市場選擇。

  市場導向必然牽涉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與市場剝離就是題中應有之義。行政體制改革,打破交易壁壘,不僅國內的壁壘要打破,國際國內要同步開放,此次全會提及自貿區,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意義再次提升,這是中國經濟開放的前沿,也是政府進行負面清單管理、向市場放權的嘗試,而在自貿區中的公平規則,將由更具尊嚴的法律進行底線保障。

  在市場化的同時,學習改革開放前30年的經驗,以開放促改革,國內遊戲規則與國外規則、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銜接,自貿區等試驗田再次擔負重任。

  隨著政府逐漸遠離市場,審批項目的減少,以及對公務員的監管更加嚴厲,鼓勵創業與創新,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基調。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