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基礎福利制度必須由中央統一管理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11:16:53  


  中評社北京12月24日訊/戶籍改革路線圖清晰。12月17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通報了戶籍制度改革的時間表: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範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

  解放日報發表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文章表示,現行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這套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其制訂有其時代背景,趕英超美的重工業計劃,需要鄉村源源不斷地支援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有效地解決了溫飽問題。一場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脫貧運動,為改革戶籍奠定了基礎。2006年1月1日起,廢止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農業稅。製造業大舉擴張,市場經濟的滲透,勞動力必然自由流動。但流動的勞動力下半截仍埋在泥土中,戶籍制度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土地城鎮化遠超人口城鎮化,52.6%的人口居住在城鎮,但擁有城鎮戶籍的只有35.3%。

  文章分析,目前熱議的戶籍管理制度,著眼於推中小城鎮改革、建立公共福利制度等技術手段。如黃明坦承,戶籍改革的核心問題在於許多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政策與戶籍掛鈎,而且形成的時間久,涉及的領域多,協調的難度大,需要配套改革、協力攻堅。似乎只要小城鎮放開戶籍就能打開缺口。

  1994年以後,國家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結構”劃分法,改革的總體思路是逐步實現戶籍的證件化管理—遲遲難以推進的根本原因就是社保地方化,各地保障水平的不同構成了關鍵性障礙,西部地區的農民工朋友大量在東部城市落戶,必然攤薄當地的社保水平,在教育醫療資源方面,已激起當地戶籍居民的反彈,而當地財政難以承擔。醫保、退休金各地不同,各地尤其是發達地區基於自身的利益,當然不願意貧困人口大量流入。

  無論東中西部,基礎社保水平不一致,由各省自行統籌解決。目前,中國社保分為兩類,一類是中央政府獨立籌建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不含參保人繳費),這是應對老齡化時代的戰略儲備,不實際使用。另一類是地方政府統籌的五項社保基金(主要由參保人繳費構成),地方的社保基金運作依據是勞動部的各相關條例和地方規章,地方社保才是個人支取社保的保障,如果不夠由地方財政補足。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