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沿邊開放意義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08:36:01  


  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重點強調了加快沿邊開放步伐,加快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那麼,國家力推沿邊開放開發,意義何在?需要國家怎樣的支持和推進?

  中國經營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文章認為,沿邊地區的開放開發對於中國是有戰略意義的。因此對於沿邊開放開發,國家應該給予比當年設立深圳特區、浦東新區更大的投入和更好的機制。

  文章分析,沿邊開放開發的意義首先在於鞏固邊疆。中國的邊境線很長,從廣西的東興到遼寧的丹東;同時,中國大部分沿邊地區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百姓不太富裕,城市數量比較少,城市規模比較小。

  中國原來是集中發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還有將要打造的若幹城市群,都在沿海和內陸,沿邊地區幾乎沒有;中國要打造的“兩橫三縱”城鎮化格局,也偏重內陸;我們曾經搞過很多的沿邊經濟合作區,政策也比較優惠,但發展情況並不像沿海地區那麼快那麼好。所以要鞏固邊疆,必須把沿邊開放開發做好。

  二是要發展邊疆。經濟很落後或者欠發達,在這種情況下說邊疆非常鞏固,也不現實。發展邊疆,除了基礎設施必須更加完善之外,還要在沿邊地區集聚產業、建設城市。目前,全國的沿邊城市,除了新疆阿克蘇和遼寧丹東兩個地級市之外,其餘全部為縣級市,而且縣級市的數量也不到20個,可以說屈指可數。要想發展邊疆,城市的數量要增加,城市的規模要擴大。城市規模小,對於產業的吸納能力就會很弱,輻射帶動能力也就更弱了。要帶動周邊國家相鄰地區,沿邊城市如果沒有輻射能力,就可能被輻射。比如黑瞎子島對面,是俄羅斯的哈巴洛夫斯克,號稱百萬人口的城市,對我們的沿邊城市來說這是誰輻射誰呢?

  三是要富裕邊疆。沿邊地區必須讓群眾富裕起來,光給錢給物也不行,要給它發展的能力和動力。在這方面,我們的政策基調還是“以開發促發展”,最近又提出了“以合作促發展”。

  我們原來有14個國家級的經濟合作區,最近又陸續增加了幾個。經濟合作區的政策很優惠,但發展不太理想。原因在於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投入不夠,基本上就是依靠當地的縣級政府投入,但縣級財政沒有那麼大的能力。而基礎設施不完善,企業就很難進來。當然,經濟合作區仍然是很重要的形式,還要不斷推進。

  四是發展邊境貿易。跨境貿易實際上是自由貿易區的雛形,或者叫自由貿易園區,邊境民眾可以到對方國家做生意,開放的程度還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障礙。但是目前自由貿易園區的範圍很小。比較特殊的是在霍爾古斯有一個中哈經濟合作區,搞了40平方公裡,在哈薩克斯坦境內也有超過1平方公裡的地方。

  五是次區域合作。加強次區域合作,十八大報告和三中全會《決定》都寫進去了,所以這個就可以作為國家決策和戰略來實施,最終還要加大投入。東部地區的發展靠政策,但要培育沿邊經濟增長極,僅靠政策是不夠的,還要加大投入。這個投入應該來自中央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靠縣政府是遠遠不夠的。沿邊地區比沿海地區條件要差很多,同樣的投入和同樣的機制效果也會不一樣,因為基礎不一樣。

  文章強調,沿邊開放開發要有比沿海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好的機制,希望國家走上這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