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嚴歌苓:《爸爸去哪》爆紅因進入矯揉造作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4-02-24 14:15:01  


嚴歌苓(1957年11月16日-),生於上海,美籍華人,著名中文、英文作家。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搜狐閱讀日前登載記者對知名作家嚴歌苓的專訪《嚴歌苓:爸爸去哪>爆紅因進入矯揉造作時代》,內容如下:

  採訪:李倩  嘉賓:嚴歌苓

嘉賓檔案

  嚴歌苓:美籍華人,當代著名中文、英文作家,身兼好萊塢編劇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奧斯卡最佳編劇獎評委。其作品被翻譯為英,法,日,泰,荷,西等20多個國家的文字。代表作品:《一個女人的史詩》、《天浴》、《扶桑》、《花兒與少年》、《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等。

採訪手記

  嚴歌苓依舊那麼漂亮精致,從髮型到鞋子一絲不亂,不知從何時起,她筆下的“苓女子”已經代表了一種風格,從少女小漁、鐵梨花,到玉墨、小姨多鶴、王葡萄,每個女人身上都蓬勃著一股倔勁兒、狠勁兒。散落在各自的情境裡,感動著書本前、熒幕後的你我。

  這一次她把筆觸伸向了當代,布景改在了賭桌。中國人為什麼好賭?都市父母如何突破親情缺位的難題?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矯揉造作的年代?嚴歌苓給出了開篇,我們仍需思考…
 
夾縫求生的不安全感致中國人好賭  

  李倩:恭喜您的新書《媽閣是座城》馬上要跟國內的讀者見面了,這是一部關於賭博的書。當時為什麼選擇寫這樣一個故事?

  嚴歌苓:首先我特別恨賭博,我讀過《舊金山的華人史》,裡面講當時華人修大鐵路和淘金時的故事,那時候海外賺錢是用來回故鄉娶親或蓋房子的,但在回家的船上他們就把錢賭光了,又只好折回去再做苦力。我看了之後覺得非常匪夷所思。

   看這本書是在20年前,但直到今天我還看到一些中國人一旦有了錢,甚至沒有錢的也都到澳門去賭博。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的血液裡面的賭性是非常神秘的,我特別想琢磨一下,就把這個故事寫成了女掮客的故事。

  李倩:這部作品能不能理解為是在探索中國人的賭性?

  嚴歌苓:我其實在小說裡面有所探討,但是我覺得探討不是小說的主要的藝術目的,展示才是它的主要目的。

  我以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來展現我的探討。中國民眾是非常得窮的,在很多年的戰亂饑荒中,基本上沒有時間讓他們聚財斂富。所以只要有一點點夾縫,他們就希望最大程度的利用這個機會搏一下。生意場上很多成功人士,實際上也是抱著搏一把的心理。到賭台上用最短的時間賺取大量財富,這對中國人來說就像一個夾縫。因為在世世代代骨血裡面已經有了一種暗示:“機會很快會過去,趕緊撈一把、趕緊聚斂財富。”好像這種暗示總是在不斷提醒著中國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