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4-03-21 08:45:21  


 
  “黑字還流計劃”與日元國際化

  文章分析,“黑字還流計劃”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專注於發展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經濟實力與對外貿易日益膨脹,到80年代中期,日本GDP上升到美國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日元的比重由1975年的0.5%升至8%,成為僅次於美元和德國馬克的第三大儲備貨幣。美國、歐洲對日本貿易赤字的顯著增加,導致美歐對日元匯率施壓。1985年9月,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五國簽訂《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單邊大幅升值,並開始完全自由浮動,此後五年內日元升值近兩倍。為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並緩解日元升值壓力,日本政府提出實施“黑字還流計劃”,將國際貿易盈餘、外匯儲備和國內私人資本,通過政府發展援助和商業貸款等渠道重新流回發展中國家,同時向海外大量輸出流動性,從而達到促進日本對外投資、儲備海外國力等目標,並強化日元國際化成果。

  “黑字還流計劃”通過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加大了本幣資本的輸出,提升了日元的國際地位。該計劃於1986年到1992年實施,共計645億美元。主要舉措:一是增強對歐美資本密集型和亞太地區勞動、技術密集型產業直接投資,在世界範圍擴張產能,並擴大出口貿易市場;二是建立日本海外協力基金(OECF)和日本進出口銀行(JEXIM)促進日元輸出,並配合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援助性金融機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日元貸款;三是推動亞洲其他國家與日本進行日元貿易結算,在進出口信貸方面加強日元結算功能;四是作為常年貿易順差國,日本積極增加內需,擴大進口,以緩解巨額貿易順差;五是逐步實行金融自由化,鼓勵金融機構海外擴張,配合日元國際化。

  “黑字還流計劃”提升了日本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鞏固了前期日元國際化成果。經濟方面,“黑字還流計劃”不僅平衡了日本國際收支,實現了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生產資源,而且拓寬了海外投資渠道,支持和促進日元成為區域國際貨幣,顯著提升了日本經濟的國際影響力。隨著資本的不斷輸出,日元在國際結算、儲備、投資與信貸以及國際市場幹預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日元在IMF的特別提款權比重從1981年的13%提高到1991年的17%。“黑字還流計劃”中的對外援助及帶動的海外投資,緩解了日本由於常年順差在世界經濟中相對孤立的狀況,減少了日美貿易摩擦,維護了日本在北美市場份額。據大藏省公布的資料,日本1987年海外直接投資較上年增長49.5%,達到333.64億美元,其中向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的投資為153.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47.1%。1985~1997年,日本對亞洲其他國家直接投資金額增長近8倍。此外,據美國商務部估計,日本在美國的不動產投資額,1983~1987年上漲了11倍。“黑字還流計劃”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不僅促進了日元在國際間的流通結算和日本產能的境外擴張,加大了資本輸出規模,而且增強了日本作為經濟大國在發展中國家中的地位,加深了這些國家對日本市場的依賴,促進了日本與這些國家開展經濟合作、擴大海外市場。

  貨幣方面,通過推動亞洲各國與日本採用日元進行貿易結算,進出口以日元計價的比重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20%上升到80年代中期的40%。在此期間,日本海外協力基金和進出口銀行配合國際援助性金融機構,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和國際日元貸款增加了32%,提升了日本在發展中國家的形象,擴大了日元國際化影響。

  隨著“黑字還流計劃”的結束,日元國際化進程顯著放緩,20世紀90年代至今出現停滯甚至倒退。“黑字還流計劃”結束後,日本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陷入長期低迷,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隨之下降,各國對日元的儲備意願亦顯著減弱,日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日益下降。日元在各國外匯儲備占比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8%下降到1997年的6%,再到2007年的2.9%;對外貿易方面,1993~2000年,日元在出口貿易結算的比重從42.8%下降到36%,退回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水平;在全球銀行對外貸款方面,日元資產1985年占到14%,2000年則只有8.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