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雁:“烏克蘭”還是“小俄羅斯”?

http://www.CRNTT.com   2014-03-23 09:45:07  


 
  至於說美國掏6500萬美元就收買了烏克蘭選民,那就更近於對烏克蘭人民人格的侮辱。5000萬烏克蘭人如今至少一半是尤先科的支持者,如果每人平均2個多美金就能收買了他們,俄羅斯又何惜十倍的價錢!當年赫魯曉夫不是把整個克里米亞都送給了烏克蘭嗎?怎麼也沒能“收買”了他們的人心?僅就這次大選而言,與此間被大肆渲染的所謂“西方出了幾千萬美元資助反對派”相比,俄羅斯不僅直接為大選投入的財力驚人,而且近一年來為了給現執政的親俄候選人營造“政績”不惜血本,以致影響了本國經濟的發展。正如俄傳媒抱怨的:普京“把俄羅斯各大石油公司的附加稅供奉給烏克蘭國庫”,“為兩國的友誼付出了高昂代價”。這種“只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的“優越性”遺風豈是西方那些資本主義吝嗇鬼學得了的?更何況俄國這些援助都是赤裸裸的政府行為,不像西方那點錢據說還要“披著民間外衣”而有勞我們來“揭露”了。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西歐之關切烏克蘭甚於美國,而西歐的關切也是越遠越遞減的,他們對烏克蘭的關切遠沒有對中東歐如波蘭匈牙利等國大,這些國家劇變後的歷屆大選多次出現左派上台、前共產黨的後繼黨執政——如今這些國家的現政府大多數就是這種背景,奧地利近年還出現極右准納粹政黨勝選上台,西歐對此也擔憂也施加過影響,但並不能阻止這些發展。怎麼在烏克蘭他們就那麼有能耐?亞努科維奇政治上屬中右,並非共產黨及其後繼組織中人,他的社會背景則是東南部富裕區的工業寡頭。我們有些人特別喜歡借痛罵寡頭來渲染“東歐災難”—儘管大多數東歐國家並沒有寡頭,可是真正臨到烏克蘭這種具體場景怎麼又變得如此“親寡頭”了呢?而烏克蘭的左派兩黨中,烏共這次態度曖昧並不支持亞努科維奇,共產黨的後繼黨之一社會黨這次倒屬於尤先科陣營。西歐憑什麼就特別青睞尤先科而一定要“顛覆”亞努科維奇?我們這裡有人說烏克蘭事態是“和平演變”的繼續,難道西方想把烏克蘭往“左”裡“演變”不成?

  可見戴著意識形態的有色眼鏡是看不到真相的。平心而論,國際政治既有道義原則也有利益層面。道義上講支持民主是世界潮流,利益上講各國卻都在不同程度上搞“雙重標準”,事涉利益就無絕對的是非。我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如果處在俄羅斯那樣的利益相關地位,自然也會盡力與西方一爭高下。但如今我們在烏克蘭完全是局外人,毫無國家利益可言,有些人歪曲起烏克蘭事態來卻比與西方有直接利益衝突的俄羅斯還極端得多,無論從道義,還是從我國自身利益而言,這都是不可取的。

  烏克蘭的事態雖然複雜,總體上看人們沒有理由過於悲觀。從這次風波的全過程看,儘管雙方的對抗十分激烈、矛盾十分深刻,卻一直遵循和平和非暴力原則,並未導致局勢失控。這與烏克蘭歷史上的政治鬥爭相比實在是文明進步多了。正如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卡拉加諾夫所說:“雖然對立嚴重,但雙方都不會把事態升溫到流血。這兩派都經歷過長期的民主鬥爭,他們不會任意踐踏鬥爭的成果。烏克蘭人要比俄羅斯人務實和克制,他們雖然經常集會,卻很少發生衝突。”

  而國際社會也很少可能為烏克蘭掀起一場新的“冷戰”。正如卡拉加諾夫所說:“我們本來有權對某個候選人表示好感。但是我們卻犯了許多錯誤。我們的媒體進行的活動連烏克蘭的俄羅斯同道者也感到憤怒。我們的政策制訂者甚至把俄羅斯最高領導人也扯進了這場遊戲,從而削弱了我們對烏克蘭形勢施加長期影響的可能。

  我們沒有對白俄羅斯發生的事採取任何行動,但在烏克蘭卻做得太多,而且做了錯事。”當我們這裡許多媒體忙於為俄羅斯“打抱不平”時,俄羅斯輿論界像卡拉加諾夫這樣冷靜的聲音卻日益成為主流。類似地,西方輿論對其對烏政策的反省之聲也十分強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