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召開經貿國是會議就應是學運退潮之時

http://www.CRNTT.com   2014-04-01 09:04:09  


 
  其一、在參與主體上,學運學生提出的是“公民”,亦即全民,是超越代議政制的政治會議,這與學運學生在“佔領立法院”時,所標榜的不信任“國會政治”,由人民決定國家政治的理念相契合;而馬英九則以一個“經貿”的概念,將出席者限縮於經貿領域的人士,尤其是宣稱因實施《兩岸服貿協議》而令其營運利益受到損害的行業如廣告、印刷、美容等行業的代表,和學運學生的代表,倘有誠意,可能再加上各主要政黨的代表。

  實際上,昨日記者會上,就有記者提出,學生要求召開的是“公民憲政會議”,為何“行政院”卻要召開“經貿國是會議”?而孫立群則回答說,因為這次問題的本質還是經貿的問題,因此政府認為要把經貿問題討論清楚。因而“經貿國是會議”要討論的是兩岸經貿互動、國際經濟區域整合等問題,這是目前台灣碰到的問題,針對這些議題討論比較不會失焦。

  其二、在針對的標的物方面,學運學生要求討論“憲政”議題,亦即觸及到修改“憲法”;而馬英九則將之擴大化為“國是”。而“國是”這個概念,指的是國家重大的政策方針,源自於《後漢書》,桓譚上書漢光武帝當中“共定國是”一詞。因此,在台灣地區的政治術語中,“國是會議”是指由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的會議,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不論政治或經濟層面。當然,“國是會議”也可以討論“修憲”的問題,如一九九零年“野百合花學運”所催成的“國是會議”,針對“國會改革”、“地方制度”、“中央政府體制”、“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憲法與臨時條款修正方式”等五組議題逐一討論,最後達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回歸憲法”、“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修憲採取一機關兩階段方式”、“修憲以《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名之”等共識,並一一透過法定體制逐一落實,其中就包含了“修憲”的內容,但“修憲”只是其中一項內容。而一九九六年舉行的名為“國家發展會議”的第二次“國是會議”,所討論的三大議題為健全憲政體制,加速經濟發展及增進兩岸關係三大議題,該會議作出的最大決議為台灣省虛級化亦即“凍省”。因此,“國是”可以包含“修憲”在內,但不全是“修憲”,而主要是“國家重大的政策方針”,在目前而言,就是兩岸經貿問題。這與學運學生所主張的“憲政”就是專指“修憲”,存在著性質上的差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