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匯率短期超調無礙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9:00:44  


 
  文章分析,也正因為此,國際市場並沒有因為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幅擴大以及人民幣匯率近期的大幅貶值而動搖了競爭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信心。其中,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牢固的倫敦信心滿滿。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統計,去年10月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為全球貿易融資第二最常用的貨幣,其中,倫敦在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以外地區的人民幣交易中占比62%,遠超美國(15%)、法國(10%)和新加坡(8%)。只是,在德國人看來,法蘭克福成為歐洲人民幣交易中心的條件一點不輸給倫敦,不光因歐洲央行、德國央行均位於法蘭克福,還因為現在中德的經貿聯繫遠超其他歐洲國家:去年中德年度貿易額超過了中國與法國、英國及意大利的貿易總和;有8200多家德國企業在中國安家落戶,也有超過2000家中國企業在德國扎根。與倫敦類似,五大中國國有銀行均在法蘭克福設立了子公司。

  德國雖具備優良條件,但在亞洲之外面對的強大競爭對手不光有倫敦,也包括盧森堡、蘇黎世和巴黎。去年10月中國央行與歐洲央行簽署了規模3500億元人民幣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盧森堡就是幕後的重要推動者。以金融業立國的瑞士自然也滿心希望借中瑞自貿協定的優勢推動蘇黎世成為人民幣交易中心。志在成為中國對歐元區投資和歐洲對華投資的重要交易地的巴黎當然也不甘落後。就在這次習主席訪法期間,法國獲得了8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雙方還同意繼續就“在巴黎建立人民幣清算和結算安排”繼續磋商。法國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獲得RQFII額度的歐洲國家,且與英國得到的額度相同。此前僅中國香港特區和新加坡獲批RQFII額度。

  文章指出,面對如此外部形勢,中國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顯得愈加急迫,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動作。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繼續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而對各類企業而言,必然要面對人民幣與其他各種貨幣之間匯率的變化,擴大浮動幅度也正有利於企業和居民更重視匯率作為市場配置資源的價格要素的作用。而促使企業和居民緊綳匯率風險,學會把握複雜匯率風險管理的技巧,提高規避匯率風險的能力,也正是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實體提出的根本要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