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消費增速放緩易生經濟運行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08:48:41  


 
  消費增速下滑與政策和體制因素有關

  文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包括春節假期,是中國傳統的消費旺季。在消費旺季出現消費增長速度下降的情況,有多方面原因。從中國消費需求釋放的空間看,消費增速放緩與更深層次的政策與體制機制障礙有關。當前,一些思想理念、宏觀政策、消費環境和體制制度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趨勢還不相適應。

  1. 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但潛在消費需求受抑制

  2008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使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結構不斷升級,消費規模持續加大。但居民在健康、醫療、養老等領域仍然有巨大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例如,據統計,中國每天有近2.5萬人進入到60歲以上老年人行[微博]列,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養老服務供給短缺均十分明顯,在一些特大城市,要進公立養老院,如果50歲開始排隊,要排上30年,甚至40年,養老服務供給嚴重不足,養老消費需求明顯被抑制。

  隨著居民新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相關的制度安排尚未作出有效調整,使潛在消費需求未能得到有效釋放。

  2. 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不匹配

  投資與消費不匹配的根源在於,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還有很大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新一屆政府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加快了行政審批改革的進程,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與社會期望相比,打破壟斷等改革供給還相對不足,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還有待突破。目前僅中石化[微博]推出了放開成品油銷售環節的政策。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社會資本活力還沒有全面釋放出來,與消費需求相適應的有效投資不足,尤其是服務領域的投資短缺明顯。如果不從這個投資結構出發,僅看到投資增速下降而再度出手擴大投資以穩定短期增長,恐怕又會給中長期發展埋下更大隱患。

  3. 消費環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消費預期不穩

  比如,與消費密切相關的政策波動,加大消費的不確定性,使居民消費更為謹慎。最近出現的“房地產崩潰論”,直接影響消費者對持有財產的擔心,客觀上使消費信心受到很大影響。再比如,城鄉居民對教育、醫療等需求加大,但相應的市場監管沒有跟上,消費環境問題不容樂觀。一些地方出現“藥兒園”事件,暴露出學前教育監管中還存在薄弱環節。

  此外,居民對綠色消費有很大需求。調查顯示,城市消費者中,94%的受訪者願意為“綠色”的產品和服務多支付45%的費用;83%的被調查者需要購買此類產品或服務。但綠色消費體系尚未有效建立起來,消費安全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客觀上抑制了居民消費需求。

  4. 收入分配改革尚未破題

  這些年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呈現持續縮小態勢,這是一個好的方面。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縮小到3.03:1,2014年一季度為2.53:1。但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上,還呈現出向政府和企業傾斜的突出特點。

  2013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2%;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0%,比2012年回落2.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3%,比2012年回落1.4個百分點。

  當前,儘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出台,但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公布,一些重大利益調整上的改革尚未實質性推進,不利於社會消費需求潛力的釋放。

  5.農民工消費需求明顯抑制,農民工市民化的步伐有待加快

  由於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進展比較緩慢,農民工“收入在城市、消費回農村”特征仍然明顯。不久前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但農民工市民化的具體改革和相關政策尚待明確和落實,實施細則還需要盡快出台。農民工市民化滯後使其消費需求尚未有效釋放出來。

  以經濟發達的上海為例,根據調研數據,2013年在滬農民工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6097元(月均為1341元),和上海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425元)接近,僅為上海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28155元)的57.1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