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消費增速放緩易生經濟運行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4-21 08:48:41  


 
  3. 適應消費需求,激活社會資本活力

  中國不僅有巨大的消費潛力,也有巨大的投資潛力。2013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超過40萬億元,為擴大投資提供了巨大空間。中國仍有大量閑置的社會資本,企業和居民也並不缺乏投資願望。

  問題在於,需要適應消費需求釋放的基本趨勢,盡快打破制約社會資本的政策與體制障礙,有效激活社會資本活力,使全國新註冊企業和民間投資比重保持進一步上升的態勢,今年一季度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例為64.8%,“十二五”期內要爭取達到70%左右的水平。

  (1)扭轉社會資本投資增速下降態勢。今年1-3月民間投資增長下滑主要是工業和製造業的民間投資下滑。要扭轉這一態勢,關鍵在於各級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制定並公開各級政府權力清單,有效激活社會資本活力,使社會資本在調整投資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讓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服務業領域,減少投資結構與消費結構的錯配。

  (2)適應新型城鎮化的投資需求,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城鎮化投資的相關領域。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需要大量的投資。城鎮化融資的關鍵是建立一個有效的融資體制。

  一方面,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鎮化中要保障公共服務供給;這方面的投資需求通過加快調整中央地方財稅關係來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對投資性、商業性的融資,則需要發揮社會資本的活力,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有巨大社會需求的服務業、公益性項目、文化產業、環保產業等領域。

  (3)加快服務業開放。2013年,中國服務業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比重;2014年一季度服務業比重達到49.02%,服務業已經成為吸引社會投資的主體。推進教育醫療等服務業向社會資本開放,有利於擴大社會資本投資空間進而穩定投資。儘管短期內開放會給監管造成壓力,但從中長期看是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培育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手段。

  建議在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領域採取最寬鬆的市場准入條件。建議今年年內,抓緊出台加快服務業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實施細則,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娛樂、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等領域;提速營轉增改革,建議原定2015年完成的營轉增改革,今年年內全部完成。

  (4)加快壟斷行業改革進程。建議在這方面要列出並向全社會公開明確的時間表和分解到具體領域的改革任務。在具體措施上,盡快在石油、電力、鐵路、電信等壟斷行業推出一批向民營經濟開放的重大項目,以此提振民間固定投資信心。對新批的投資項目,例如新獲批的5條鐵路建設項目,應明確民間資本投資比例的下限。

  (5)加快相關經濟法律修訂。在特定時期出台的一些法律已經滯後,並且成為制約社會資本發展的突出矛盾。按“市場決定”的要求,應當對現有的經濟法律進行全面審查、及時修訂和清理。目前《公司法》已率先修改並正式實施,建議其他相關的法律也應抓緊修訂。

  4.發揮政府的有效作用

  (1)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鑒於宏觀經濟仍然在上限與下限之間運行,建議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對宏觀調控政策做大的轉向,以此穩定社會各方面政策預期。尤其是不能“放投資、寬貨幣”,再出台大規模的投資刺激方案和寬鬆貨幣政策。

  當然,在加快相關改革的同時,也要積極做好經濟突破底限的預案,以重大民生項目為主做好相應項目儲備,一旦經濟運行面臨外部衝擊突破底線,可以啟動預案、從容應對。

  (2)研究出台消費主導的中長期改革規劃。能否有效釋放13億人的消費潛力,決定了中國能否實現7%-8%的中高速增長。釋放消費潛力的改革是中長期的、難以一蹴而就,不能依靠短期刺激政策。當前,需要明確把消費主導作為經濟轉型的重要目標,盡快制定消費主導經濟轉型中長期的改革規劃,明確時間圖和路線表。

  (3)嚴格消費市場監管,保障消費安全。盡快改革市場監管體制,推進由行政監管向法治監管的轉型,明確把行政審批與市場監管嚴格分離,建立自上而下、統一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對影響全局的重大消費事件,從嚴處理。建議年內組建獨立的、權威、有明確執法權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

  (4)改善消費環境。對有利於釋放消費的新興業態採取鼓勵態度,審慎出台有可能影響社會消費預期的相關政策。例如,央行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等方案,建議在廣泛徵求意見、公開討論、達成共識後再實施。加快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清理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