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度警惕被遮蔽的通貨緊縮壓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08:34:03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訊/在剛剛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反映中國經濟面臨投資、消費、進出口全面承壓的嚴峻態勢。金融貨幣數據同樣也不容樂觀,再加上PPI持續的負增長,讓人不得不擔憂:中國是否已經出現、或者將要出現通貨緊縮?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潘正彥文章分析,首先,PPI持續負值反映總需求不足問題日益嚴重,通貨緊縮預期上升。3月PPI達到-2.3%,跌幅較2月繼續擴大0.3個百分點。這是PPI連續第25個月呈負值了。作為最敏感、最直接反映整體經濟需求的指標,PPI比其他指標更能反映實際經濟的需求的變化:既包括內需與外需、又包括生產需求與生活需求。一方面,進出口數據不僅反映外需的不足,而且也反映內需的窘境。因此,進出口數據顯示的當下中國經濟極為嚴峻的態勢是超預期的。衆所周知,去年下半年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經濟複蘇表現越來越穩定。按照一般邏輯,外需無論如何都會有所增加。但事實卻是今年以來中國的出口數據越來越不理想。雖然有同比數據“矯枉過正”因素的作用,但這掩蓋不了國內經濟結構上的一系列問題。而進口數據的疲軟,更凸顯出國內需求不足的嚴重性。

  另一方面,總體上有效需求不足,經濟仍有下行壓力,通縮態勢已經若隱若現。從經濟總量數據看,2010年至2013年GDP增速分別是10.4%、9.3%、7.7%、7.7%,今年一季度已降至7.4%。下行趨勢比較陡峭,一旦通縮趨勢形成,必將進一步拖累投資和消費。而PMI數據作為實體經濟對未來的預期,則令人困惑不已。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PMI指數雖然勉強維持在50%以上,但匯豐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5個月在50以下。這再鮮明不過地反映了當下中國整體經濟的僵局:以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處於明顯收縮狀態——不管是大中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而實體經濟是最難以“偽裝”的。在微觀經濟數據上,實體經濟中最主要的製造業中的中堅——周期性行業利潤不斷下滑到了虧損的地步。有色金屬、鋼鐵、化工等行業更深陷過剩困局。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形勢下,首先受到衝擊的當然是周期性行業,然後是非周期性行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幹,問題是在不斷累積。而隨著實體經濟的需求出現明顯的下降,持續的下降,生產資料價格持續回調也是必然,雖然可能在某一時間會出現“反彈”,但終究難以持續。進入今年3月後,主要礦產品、能源、有色金屬等價格仍然不振。PPI在去年上半年負值有所縮小後,又是連續擴大負增長率,反映的就是受經濟低迷、需求不足、原材料價格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壓力不減,總需求回升動力不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