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弘一法師50年做人心得

http://www.CRNTT.com   2014-04-24 14:03:51  


弘一法師晚年法相
 
延伸閱讀:

“弘一法師”李叔同:從天才少年到傳奇僧人

  有首近百年前的歌,傳唱至今,婦孺皆知,餘韵不絕。

  歌的名字叫做《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清新,空靈、惆悵、簡潔、含蓄。

  創作這首歌的人,叫做李叔同。“他是一座文化大山。”杭州師範大學“弘一法師”研究中心主任陳星對李叔同的第一句評價是這樣的,“作為研究者,開始時想往上攀登,以探究其風光美景,然而越往上攀,越覺得山峰的奇妙、雋美,以為不是凡人所能攀得上去的。所以,我常常是存有一種仰望的心態。弘一法師絕對是近現代中國文化史的一位絕世偉人。”

  認真的為人處世方式“滋養”後人

  關於李叔同何以如此“有才”,一直都是後來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按照他的得意弟子豐子愷的說法,那是因為他“認真”,“他對於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豐子愷曾回憶說,上世紀初李叔同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里任教音樂課時,每天早早就在教室里坐定,講桌上放著點名簿、講義,以及他的教課筆記簿、粉筆,鋼琴衣解開著,琴蓋開著,譜表擺著,琴頭上又放著一只時表,黑板上早已清楚地寫好本課內所應寫的東西;端坐到上課鈴一響,李就站起身來,深深地一鞠躬,開始上課。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最能說明李叔同為人“認真”的程度。有一次,李叔同所任教的學校,有個學生偷了別人的東西,作為學監的夏丏尊很著急,向李叔同請教對策。李叔同的辦法是,學監先向學生認錯,因為學生偷東西,是老師沒教育好。然後宣布偷東西的學生出來認錯,如果學生不認錯,老師將自殺以謝罪。他說,君子無戲言,話說得這麼重,學生一定會出來認錯的。夏丏尊擔心,萬一學生不站出來認錯怎麼辦。李叔同的回答是,那就自殺唄,怎麼可以欺騙學生呢?夏丏尊最後到底用了什麼法子,他沒說,好像也查不到關於這件事的“後續報道”。能查到的是,這個學校後來出來了音樂教育家劉質平,美術教育家吳夢非、李鴻梁,文學家曹聚仁、蔡丐因、黃寄慧,還有畫家豐子愷、潘天壽、沈本千……這樣的一份名單,至少可以說明,李叔同和他的那套“認真”的為人處世方式,確乎是很“滋養”人的。

  “濁世佳公子”

  如何成了和尚?

  在1915年創作《送別》這首歌之前,李叔同是名副其實的世家子弟,英姿翩翩、才名四播,一度風流倜儻地悠游於諸多名流、藝伎、坤伶之間。所以,創作這首歌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首歌中所流露出來的憂傷、空靈,竟然會是一個預兆。

  創作了這首歌的3年之後,“浪漫名士”李叔同,搖身變成了一個和尚。一個在滾滾紅塵中獲得如此成就的李叔同,為什麼會突然非常輕易地放棄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他可以成為繪畫大師、戲劇大師,成為中國的貝多芬和易蔔生,怎麼就不當回事地把這些別人夢寐以求的成功都放棄了?

  關於出家的過程,李叔同自己在一篇叫做《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的文章里,有過詳細的記述,大致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